果农在采摘苹果。记者刘凯达摄
今天正值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时节,昆明周边的乡村瓜果飘香,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他们收入的来源也越来越多。
矮苹果带来高收益
最近,云南农业大学敖平星博士一有时间就往嵩明县嵩阳街道山脚社区麦冲居民小组的羊圈坡矮化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跑,因为到10月,那里的晚熟苹果即将成熟。
相比于山东、陕西等苹果主产区广泛种植的乔化苹果,矮化苹果植株小,高约2.5米至3.5米,因而1亩可种150棵至220棵,是乔化苹果的3倍至4倍;亩产可达4吨以上,是乔化苹果的2倍以上。此外,乔化苹果从栽种到挂果产生效益要4年左右,矮化苹果则大大缩短了收益时间。羊圈坡的矮化苹果在2020年3月种下后,仅过了1年4个月就有收益,在2021年7月产出苹果8吨。
矮化苹果虽然优点突出,但是对气候、土壤、管护技术要求都很高,用敖平星的话说,10个人种可能有9个人会失败。嵩明县嵩阳街道很有决心,在确定羊圈坡适宜种植矮化苹果后,于2020年1月引进云南农业大学的矮化苹果技术,启动了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项目,把它作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来抓。敖平星就是从那时起,以技术指导的身份与山脚社区结缘,并把他研究了超过5年的矮化自根砧苹果苗在羊圈坡分2期栽培200亩。项目综合应用宽行密植、扶干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行间生草、质量安全可追溯等现代种植技术,还架起防雹网防冰雹伤害和鸟啄,运用树顶铺设的喷淋系统防倒春寒伤害,把自然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现代农业技术正在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嵩阳街道山脚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新龙介绍:“今年的苹果产量可达30吨,产生集体经济收入约30万元。预计明年可以实现产量和经济收益在今年的基础上翻番。”羊圈坡矮化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还为山脚社区提供了50个就业岗位,居民在基地打工,每人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
高端葡萄换代提品质
与嵩明县刚刚将矮化苹果推向市场的阶段不同,禄劝县的“阳光玫瑰”葡萄则已经历了一个市场消费周期,果农们正在做品种的更新换代。
禄劝县团街镇运昌村长麦地二组的邓文升最近小心翼翼地管护着他的10亩“阳光玫瑰”。今年的挂果率是他种“阳光玫瑰”5年来最高的,预计能摘果25吨。走进大棚,大约1.5米高的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阳光玫瑰”,串型是规整的倒三角,果实饱满圆润,如精心雕琢的翡翠一般,品质上乘。邓文升介绍,国庆节前后将有6吨“阳光玫瑰”销往成都,“成都的客户都说云南的‘阳光玫瑰’口感比其他地方的好。”
2017年,在昆明兰露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带动下,邓文升开始种植“阳光玫瑰”。自2019年挂果以来,他的10亩“阳光玫瑰”产量逐年从4吨增加到13吨、20吨、25吨。因为管护到位,前几年价格一直不低,到现在,邓文升累计收入达190多万元。邓文升的成功,团街镇的农户看在眼里,很多人来找他订苗。
9年前,兰露梦公司第一个把“阳光玫瑰”引入昆明。9年时间,包括邓文升的基地在内,兰露梦公司累计带动禄劝超过2000亩地种植“阳光玫瑰”,种植农户达736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兰露梦公司董事长张宝龙深知不能只开发1个品种,在6年前就开始钻研日本新品种葡萄“红唇”的种植技术。近两年,该种植技术已经成熟,2021年“红唇”挂果,以高端葡萄品种的品质和价格销往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地,最高卖到298元一串,在今年“阳光玫瑰”量大价跌的行情下,“红唇”成为企业升级发展的有力支撑。今年,邓文升也在他的基地嫁接了“红唇”,他说:“兰露梦公司的张宝龙有眼光、有规划,跟着他干我放心也省心。”
在张宝龙看来,要把乡村振兴做好,就要带着农民种植高端品种,把品质做好。
彩色水稻绘出致富路
同样是第一个在昆明尝试新品种,宜良县耿家营彝族苗族乡尖山村小戈比小组的村民黄云钢把彩色水稻做成了网红。
2000年,黄云钢在尖山村的马蹄湾建起家庭农场,用油菜种出图案,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两年后,他了解到浙江大学有彩色水稻品种,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彩色水稻引进马蹄湾。那时,云南还没有人种彩色水稻。黄云钢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200亩,用彩色水稻替换原来的油菜,开展图案化种植,很快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一年有了两三百万元的收入。
2017年,黄云钢的马蹄湾家庭农场被宜良世博九乡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收购。2021年3月8日,宜良阿鲁龙农业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鲁龙公司”)成立,黄云钢任总经理。2022年,宜良县乡村振兴局、宜良世博九乡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阿鲁龙公司对马蹄湾和河湾进行连片开发,打造“两湾”田园综合体,并把这个项目作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抓手。
黄云钢认真总结了十多年来的创业经验,带着大伙认真规划。2022年2月6日,阿鲁龙公司全面启动“两湾”田园综合体连片开发,在马蹄湾种植彩色水稻250亩,在河湾种植彩色水稻70亩。从4月底到8月底,“两湾”田园综合体累计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成了昆明的人气网红打卡地。
阿鲁龙公司在“两湾”建起环线游览步道、餐饮服务区、观景台,还建成了“后备厢计划”产品展示中心,展销宜良特色农产品、三角梅系列文创产品。村民在家门口不但实现了就业,还能销售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农忙时节,“两湾”所在的尖山村、藏方村几乎每户至少有1人在田园综合体打工。打工收入加上农特产品销售收入,预计每户的年收入接近5万元。
黄云钢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力争用3年时间达到80万人次的游客量,产生经济收益700万元以上。”
记者刘瑞 马海龙 蒋晔报道
本版文章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2022-09-23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2-09-23
新时代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
2022-09-23
昆明市和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将行使首批30项省级行政职权
2022-09-23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要闻
- 第A04版:要闻
- 第A05版:清廉昆明
- 第A06版:经济
- 第A07版:都市
- 第A08版:都市
- 第A09版:城市空间
- 第A10版:城市空间
- 第A11版:城市金融
- 第A12版:城市空间

-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 新时代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
- 昆明市和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将行使首批30项省级行政职权
- 丰收节里的喜悦
- 新时代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
-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 长抓真抓 抓实抓细 以林长制促进林业发展
- 云南省女职工“两癌”筛查三年行动计划启动
- 全力做好项目融资 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 市委组织部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2年第六次集中学习
-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 本月起可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缴费
- 昆明市代表团首金产生
- 万溪梨黄
- 金秋稻香
- 丰收节里的喜悦
- 昆明市举行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职业技能竞赛
- 市政协领导督察东川区林长制、河(湖)长制工作
- 市政协领导督察安宁市河长制、林长制工作开展情况
- 市政协开展界别协商活动 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
- 严守案件质量“生命线” 持续构筑“铁案工程”
- 清风走一线
- 以评促改 守牢案件质量“生命线”
- 开展案件质量评查 把好案件质量“关口”
- 为案件“把脉问诊” 倒逼提升办案质量
- “清单式”管理 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 把牢核心要素关键环节 全流程严控案件质量
- 云南十年税收累计超2.9万亿元
- 云南启动土壤“全面体检”
- 华为云企业服务节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 打造西南地区生命科学产业新高地
- 简讯
- 寰宸商务中心(中海寰宇中心)30地块商铺及车位交付公告
- 公示
- 遗失启事
- 车子也要用化肥吗?
- 昆明市第2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启动
- 宜良增强消防力量筑牢安全防火墙
- 西苑街道首届民族舞大赛获奖名单出炉
- 昆明多部门联合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主题活动
- 上支付宝搜“昆明发布”领取30元绿色出行福利礼包
- 西山区开展安全宣教进非煤矿山活动
- 五华法院“三个强化”抓实党风廉政教育
- 呈贡区教育体育局开展培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 呈贡区农业农村局确保巡察整改落地见效
- 雨花街道纪工委开展党纪法规测试
- 这些新职业 个个都精彩
- 电梯安全宣传及应急救援演练走进地铁4号线
- 昆明23个加油站可交燃气费
- 昆明绿化工插花员比拼技能
- 宜良巾帼大宣讲激发乡村振兴“她力量”
- 美团电单车减碳量昆明排第一
- 挑起乡村振兴“金扁担”
- 支持乡村振兴核心在推动产业发展
- 确保乡村振兴政策红利有效传导
- “及时雨”为企业喜降甘霖
- 高质量发展中推进乡村振兴
- “云牛贷”富了村民
- 以金融服务赋能乡村经济
- 今年上半年乡村振兴贷款指标超额完成
- 10年金融助力红利显现
- 为农村老年人普及金融知识
- 兴业银行金融活水为云花产业发展添动力
- 简讯
- 诚泰财险助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
- 国寿寿险上半年保费收入超4399亿元
- 阳光人寿云南分公司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
- 招商蛇口·依湾郡二期提前100天交房
- 绿城云南入昆首个项目有望提前交付
- 万科·大理·拾叁月1248套住宅将交房
- 第五届云南少儿节启动
- 老昆明的近代银行和“金融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