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编范敏/制图
“云南”二字首次出现在《后汉书》上。
西汉《史记》记载庄蹻到滇池。
朱净宇
云南简称“滇”。这个“滇”出自昆明是没有问题的。昆明出过“古滇国”,有“古滇人”,又有“滇池”,而且是天下唯一,无可争辩。“云南”一般认为是出自滇西的祥云,出自云南驿。又有学者提出,“云南”两个字和昆明也有关系。且不说昆明所在之地明清时称“云南府”,昆明城叫“云南府城”。昆明彝族一支叫“明朗”,后有“明朗村”,还有“明朗水库”。富民县古代称“黎灢甸”,元代称“黎灢千户”,又称“黎灢城”。这个“明朗”和“黎灢”都和“云南”发音相近,有可能是“云南”的又一个源头。
“滇池”之“滇”从何而来?
云南简称“滇”,滇池也称“滇”,这个“滇”从何而来?
“滇”最早出现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司马迁说,西南夷有十多个靡莫族小国家,其中“滇最大”——滇国最大。“滇”从此出,逐渐演变成整个云南的代称和简称。
“滇”为何意?自古以来,说法不同。
一为“地说”。
此说认为“滇”就是“颠”,从地理现象而来。
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有“颠歌”之名。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中认为这个“颠”就是“颠县”,因城旁有湖,才改为水旁,成了“滇”。
“颠”可以解为“颠倒”之“颠”。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说:益州郡郡府在滇池县,旁有大湖,湖水“深广”,而出水道(今螳螂川)“下流浅狭”,如同倒流,所以叫“滇池”。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学者范晔的《后汉书》都作此说。他们的意思很清楚:滇池的“滇”就是颠倒的“颠”。明人顾应祥《昆明池歌》诗曰:“相传其水颠倒流,滇池之名由此始。”此之谓也。
近代《新纂云南通志·地理考》以更广的视角来分析这个“颠”:中国山脉多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云南横断山脉却并肩从北南下,乌蒙山脉更从东北反走西南,延绵不绝,磅礴千里。中国大江多东流入海,云南境内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却三江并流,长驱南下,怒江、澜沧江、元江、李仙江等更向南流出国境,直注大海。这种山河的“颠倒”,又颠倒了古代大一统中央帝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所以,“滇”者,“颠”也。
清康熙年间,江西进士、云南府(辖今昆明一带)同知刘昆写了本《南中杂说》,认为云南“山尽西向,水尽西流,汇为澜沧江,西入缅甸,出西海”,而没有一水一石“朝宗于(东)海”,所以号称“滇中”。他认为这个“滇”意思就是“逆”。
“颠”又可解为“颠顶”之“颠”。东汉《说文解字》认为“滇”从“颠”而来,“颠”的意思是“顶”。滇地四方江河四泄低地,而滇池“独居高顶”,因而称“颠”,进而为“滇”。清末云南状元袁嘉谷引民谣曰:“一日上一丈,云南在天上。”“颠”者,“天”也。滇池在高原,犹如在天上,因之称滇池。按唐《云南志》(《蛮书》)和《新唐书》的说法,“滇”是当地土著民族对滇池的称呼,意思也是“高处之湖”。近代《新纂云南通志·地理考》一语以蔽之:“滇池,以居全国之巅得名。”
一为“人说”。
此说与“地说”相对,认为“滇”起源于滇池地区早期部落居民的自称。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之部落王国称“滇”,从此生发开来,滇部落所在地之湖称“滇池”,其王国称“滇国”,其奴隶称“滇僮”,其马称“滇马”。方国瑜在《滇史论丛》中说:“‘滇’字当是土语音译,并不必从字面附会解说。”“至于‘滇’区域,当初只会是一个部落名称,后部落联结,用此称号,而区域扩大。”“滇”才成为云南简称。
不过,“滇”究竟从何种土语语音翻译而来,说法又不同。或说“滇”从《华阳国志·南中志》所载氐羌“叟族”“僰族”或“填戎”族名而来,或说“滇”从《汉书·西羌传》所载羌部落首领名号而来等。
至于氐羌语言中“滇”的意思,有学者认为,今氐羌后裔彝族称坝子为“甸”,指山间小盆地。滇池在昆明坝子中,极有可能称之“甸池”。“甸”“滇”一音之转,就成“滇池”了。
有学者认为,“滇”出自氐羌之说证据不足。滇池地区墓葬考古结果表明,先秦、两汉滇池地区居民与氐羌关系不大。又有学者认为,古滇国的主体民族是百越,按百越后裔壮族布越支系的语言,“滇”的意思是“亭”“祠”或“厅”(黄懿陆《壮族文化论》)。《汉书·地理志》说“滇池泽西北”有“黑水祠”,石寨山古滇王墓中出土屋宇铜雕一说就是滇王的寝庙,以王祠“滇”为地名“滇”,又以地名“滇”为湖名“滇”,这也是可能的。
“云南”与昆明的明朗村、黎灢城
“云南”得名最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09年),据《汉书·地理志》载,当时“汉武开滇”,设置益州郡,下辖二十四县,其中就有个云南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了。这个“云南县”在今天滇西的祥云、弥渡、凤仪和宾川一带。三国时蜀汉平定南中,又设云南郡,治所也在云南县。唐代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在南诏属地设云南安抚司,随着南诏的扩张,全滇均称“云南”。宋代封大理段氏为云南节度,管的还是全滇。元初正式设云南行省,从此云南成为省名,直到今天。也许是“云南”两个字太中听,明代在“云南”这块土地上设了三个“云南”:一是云南省,包括了整个滇境;一是云南县,在滇西,遗址在今天的云南驿;一是云南府(辖今昆明一带),在滇中,府城在今天的昆明;民国初年昆明首次设市,却不称昆明市,而叫“云南市”——一个地名由县名到郡名、州名、府名、省名、市名,普天之下,唯有“云南”。
“云南”从何而来?是何意义?又妙在何处?自古说法甚多。有“云岭之南”说,有“彩云南现”说,有“云之南”说,有“云山之南”说,有“南边云下”说。云南人最为钟爱的是“彩云之南”说。按清代云南学者师范的说法“滇南独以彩云称,为彩云现于南中”“云南实以彩云名”,而“彩云之出,由滇南山川气发而有然”(《滇系》)。清末云南状元袁嘉谷在《滇绎》中更是自豪地说:“中华各行省以地理名者,曰山、陕、川、湖、河、粤、苏、浙、闽、甘、贵、新疆、龙江、吉林……惟云南取天文,抑一奇也!”——中国各省中,仅云南以“天文”得名。以汉字而言,“云南”之“云”,汉人刘熙《释名·释天》解释道:“众盛意也。又言运也,运行也。”——又“众”又“盛”又有“运”,其妙不可言。
近代还有学者认为,云南出自本地的民族语言。如按壮语解读“云南”二字:“云”为“飞”,而“南”为“土地”,“云南”就是“飞起来的土地”。而吴光范则认为“云南”与彝语有关。他在《云南地名探源》中说:“羌人后裔之一的彝语支民族,其称水音译为汉字,留下了不少洟、易、矣、云一类近音的地名。”笔者查了一下,在地名中,“云”的彝语音是“以”,彝语意是“水”;“南”则从彝语音“乃”而来,意思是“黑”;又可从彝语音“甸”“赕”而来,意思是坝子、地方;还可以从彝语音“捞”而来,意思是山箐、山谷——按此说,则“云南”的意思可以是“黑水流过之地”。《汉书·地理志》提到滇池西北“有黑水祠”,那么,这个“云南”就可以出自昆明地区了,意思可以是“有水的坝子”,也可以是“出水的山箐”。
昆明不少彝语地名与“云南”发音十分相近。昆明西山区有“明朗”村,按《昆明地名志》记载,“明朗”是彝族一支的自称。“明朗”和“云南”音近,以此推论,“云南”很可能是昆明地区某一少数民族部落的称呼。富民县古称“黎灢甸”,是彝族先民乌蛮居地。彝族称水为“以”,和“黎”音近。“灢”音近“郎”,可按彝语义解释为“坝子”。那么“黎灢”就是“有水的坝子”。富民县境内正好有条大营河,古称就是“灢水”,“灢水”就是“黎灢”,“黎灢”流经的平坝,就是“黎灢甸”。明正德《云南志》记载,最早有个乌蛮酋长在这里建了座“马举龙城”,号称“梨灢甸”。元代的至元年间立“梨灢千户所”,后来才改为富民县。清康熙《云南府志》记“梨灢城”在富民县东三里多的地方,元代曾在那里设置“梨灢千户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名富民县。按《富民县志》的说法,这一改是因为县境还算富庶,庄稼一年两熟,所以叫“富民”。《新纂云南通志》记载,元初云南地名多用“土语”译音,读起来“不雅顺”。到至元年间大都改了名。如今看来,“黎灢”二字,似乎并无不雅,唯与省名、州名、府名“云南”音近,颇觉不便,于是才有改动。无独有偶,与富民县相邻的禄劝县也有个“沙鱼郎”乡,意思是“有水的白栗树山箐”。“黎灢”和“鱼郎”的发音和“云南”十分接近,按彝语的意思,即为“出水的山箐”或“有水的坝子”。照此看来,“黎灢”和“云南”应该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意思都是“出水之箐”或“流水坝子”。吴光范认为:“‘云南’也可能类似‘易门’‘黎灢’‘路南’等,疑是来于少数民语的改易地名。”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这三个县距昆明都不远,易门曾隶属云南府,黎灢今天叫富民,从来都是云南府的一个县,路南今天叫石林,也归昆明市管辖——明清两代的昆明城叫“云南府城”。民国初年,昆明首次设市就叫“云南市”,如今看来,都有一定的道理。
(文图见《老昆明旧话旧照·那些城池》)
本版文章
昆明征集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房
2024-07-12
“大华·翠湖映”项目全新样板间开放
2024-07-12
昆明融创海世界开启海洋寻宝季
2024-07-12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要闻
- 第A04版:要闻
- 第A05版:要闻
- 第A06版:都市
- 第A07版:教育
- 第A08版:天下
- 第A09版:城市空间
- 第A10版:城市空间
- 第A11版:城市空间
- 第A12版:城市空间

- 我国成功搭建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试验网
- 奋楫扬帆勇向前
- 服务企业需求 云南推行“厅局长坐诊接诉”
- 激发转型升级向“新”力
- 跨区域项目流转 “转”出企业新机遇
- 市政协十四届二十二次主席会议召开
- 市委统战部开展“庆‘七一’感党恩”链式主题党日活动
- 昆明靶向监督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清水海管线改迁工程康郎隧洞1号和3号支洞贯通
- 开展廉政提醒谈话 提升同级监督质效
- 禄劝县:监督护航“小小伞”下的食品安全
- 奋楫扬帆勇向前
- 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 激发转型升级向“新”力
- 第12届云台会主题活动7月16日在昆举行
- 昆明打造全球领先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 勐满口岸本年度出入境旅客突破20万人次
- 中老铁路今年累计运输水果超10万吨
- 物流链主企业组团赴磨憨开展投资考察
- 简讯
- 昆明配售型保障房管理办法出台
- 智惠云滇 医暖人心
- 呈贡区洛龙街道碧潭社区推进党纪学习教育
- 派驻区委办纪检监察组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免费医学生和师范生在昆明录取93人
- 昆明市普通高中提前批次、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发布
-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磨憨分公司挂牌成立
- 昆明石博会开幕 奇珍玉石集中亮相
- 极小种群无柄醉鱼草首次开花
- “七彩宣讲队”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 村规民约为人居环境整治赋能
- 官渡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揭牌
- 宜良县力争苗木花卉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 昆明公交将取消蓝桉路口公交站
- 六甲街道创新推动“党建+团建”深度融合
- 公益广告
- 娃娃当“园长”
- 国培计划让近千名云南教育工作者受益
- 全省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班
- 西山区4家中等职业学校具备招生资质
- 西安→昆明 一堂跨越地域的思政课
- 云岭铁道线上的大思政课开讲
- 云南特奥羽毛球队勇夺9块国赛奖牌
- 经开三小的学生送锦旗谢公交
- 嵩明发出暑期安全提示
- 滇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交流会在昆召开
- 专家学者研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发布
- 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全部开工
- 长江发生2024年第2号洪水
- 重庆15条河流出现超警洪水
- “嘉陵江2024年第1号洪水”形成
- 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有了国家标准
-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比想象中更大
- 我国首次构建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
- 6年700余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
- 美拟在德部署远程导弹俄副外长称将作出军事回应
- 黎巴嫩真主党称若加沙停火将与以停战
- 巴西咖啡豆对华出口量大增
- 成年轻人 消费新追求
- 消费需乐价比 和“性价比”兼得
- 围炉煮茶:低成本享受慢社交
- 当一个持筹握算的“买手”
- 边下单边“拔草”
- 悦己消费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推动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
- 云南首笔配售型保障房开发贷款落地
- 云南中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形象大使能力大赛收官
- 省交行举办投资人进云南活动
- 兴业银行晋升全球银行1000强第16位
- 全市长护险参保人数超200万人
- 工行昆明分行积极推进涉农业务发展
- 中信银行昆明分行推出“彩云零钱包”便民特色服务
- 中信银行曲靖分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阳光人寿曲靖中支举行公益健步走活动
- 昆明征集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房
- “大华·翠湖映”项目全新样板间开放
- 昆明融创海世界开启海洋寻宝季
- 有“滇”有“云南”,老昆明的地名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