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脉》连载之一百零二
哪里来的昆明话,如此“古雅拙朴、包容开放”
昆明日报 | 第A12版:城市空间 2024-11-08

  漫画/范敏

  朱净宇

  中国语言学家罗常培曾这样评价昆明方言:“音素简明,词汇雅达,语法平正。虽与中原相去万里,而语言固无扞格也。”(《云南之语言》)这个“雅”就是古朴典雅,昆明方言中不但保留着大量的古词语,一听就“雅”,老昆明人还重礼貌,与人交谈常用敬称,多用雅词。“达”指昆明方言含义清楚,表义准确,常用词语纯净。其中透露出的昆明人性格,可以用“淳朴、正直、热情、忠厚”来总结(季慕林《春城忆广田》)。

  昆明话从哪里来?

  唐南诏时期在滇池北岸建拓东城,各方兵民汇集,语言繁杂,而以南诏中心洱海地区的“白蛮”和“蒙舍蛮”为官方语言。据唐人樊绰的《云南志》(《蛮书》)记载,当时的“言语音白蛮最正,蒙舍蛮次之,诸部落不如也”。南诏官话“与汉不同,及四声讹重。大事多不与面言,必使人往来达其词意,以此取定,谓之行诺”。《云南志》(《蛮书》)还记载了一些南诏官话发音,如“大虫(老虎)谓之‘波罗密’(亦名‘草罗’);犀谓之‘矣’;带谓之‘佉苴’;饭谓之‘喻’;盐谓之‘宾’;鹿谓之‘识’;牛谓之‘舍’;川谓之‘赕’;谷谓之‘浪’;山谓之‘和’;山顶谓之‘葱路’;舞谓之‘伽傍’。‘加’,富也;‘阁’,高也;‘诺’,深也;‘苴’,俊也”。当时的拓东城(今昆明城)里还有不少东爨族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言语”,“与白蛮不同”:“谓城为‘弄’;谓竹为‘翦’;谓盐为‘眗’;谓地为‘渘’;谓请为‘数’;谓酸为‘制’。”直到元代,昆明城通行的仍然是这些语言,元人李京有《初到滇池》诗称,当时的昆明是“天际孤城烟外暗,云间双塔日边明”,城中居民的语言与中原不通,以致诗人“未谙习俗人争笑,乍听侏亻离我亦惊”。

  明代初期,大批内地汉族军人和移民进入昆明,改变了昆明的民族构成,同时也把南京官话等各地汉族语言带到昆明,这些语言在昆明相互融合,又与本地汉族方言融合,水到渠成,昆明方言由此产生。明初的正统年间,昆明布衣学者、戍军后人兰茂编成《韵略易通》和《声律发蒙》两部声韵学著作,“尽变古法,以就方音”,归纳了当时昆明汉语方音,并与内地官话接轨,整理出20个声母和20个韵部,成为明清两代的启蒙教材,流行全省乃至国内许多地方,被收入清代的《四库全书》,可见当时昆明方言主动向内地官话靠拢并得以成型。到明代中期的万历年间,松江(今上海)进士冯时可来到滇中,就说昆明“士女装束、言语皆如金陵(今南京)”(《滇行纪略》)了。明清之际,大西军、永历帝和吴三桂等集团先后进踞昆明,带来了大批移民,加上从各地流放、贬谪而来者,经商、谋生而来者,昆明人口结构不断改变,不断多元化。清道光年间,昆明进士戴絅孙在《昆明县志》中说到昆明方言,也注意到“合县军民,籍多原于齐、鲁、赵、魏、吴、楚、蜀,言不可以一方囿之”——可见当时的“昆明话”仍然与移民有关,仍然是一个融合体。清末民初,随着滇越铁路开通,护国战争、靖国战争爆发,昆明与内地、海外的交流空前频繁;抗日战争时期,昆明成为后方重镇,随着军队、工厂、机关、团体、学校迁入的人口和各地难民近20万——所有这些,都对昆明方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谈到昆明方言时说:“大凡省城的话,往往不是很纯粹的。因为省城是政治、文化、商业、交通的中心,为各地往来的人所幅辏,在交际上求抒情达意的适应,自然不免有互相迁就的地方。昆明话当然也不能例外。”(《昆明话和国语的异同》)明代昆明移民主要来自江苏、安徽、江西、湖广、南京,还有陕西、山西和河北,清代、近代移民则多来自华北、四川,带来的多为北方方言,而以说江淮方言者最多,其次有华北方言,还有吴方言、四川方言等。各路方言在昆明融会互通,产生了独具一格的昆明方言。其以江准方言为基础,融入华北方言的若干成分,兼有其他方言影响,又吸收本土民族语言,再自生不少词语,因多元融合而多姿多彩,因扎根本土而底蕴深厚,因保留旧音而古拙朴实,因出于生活而活泼生动,因语汇丰富而表意准确,因影响深广而雅俗共存,颇多可圈可点之处。

  在语言学上,昆明方言被归于北方汉语方言西南次方言中的云南方言。昆明方言是一方文化的载体,内涵十分丰富。它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昆明的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科技、教育、习俗和昆明居民的心理素质与性格特征,蕴含着昆明社会、文化、生活变化的轨迹,在不同的时代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欲知昆明,不可不知昆明话;欲知昆明人,不可不知昆明话。有人在互联网上开昆明方言课,如是开头:

  在昆明,有种态度叫“孔雀”,有种勾引叫“支脚”,有种称赞叫“板扎”,有种难度叫“尖刚”,有种评价叫“嘈耐”,有种感觉叫“肉麻”,有种低能叫“日脓”,有种智商叫“憨包”,有种神武叫“喷缸”,有种猥琐叫“恶俗”……

  朱元璋“敕谕”昆明的江南口语和书面语

  明代昆明方言的源头在明太祖朱元璋。其送到云南和昆明的,不仅有数百万江南移民,还有江南各省的方言,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当时朝中通用的“官话”,可见于明初朱元璋颁发给征滇将领的谕旨中。

  明洪武年间,云南左布政使张紞曾收录当时朱元璋下达云南的诏令,编为《云南机务抄黄》。其中有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二十九日所发的一道“敕谕”,全以口语写成,可见当时“官话”大概,原文如此:

  敕谕总兵官征南将军颍川侯、西平侯:

  云南地方粮食,生受各处安放,军卫务要活落调遣,庶使军官军人不致艰辛。若安顿不如法,大军一回,诸夷作乱,人少难以制伏。若差去舍人至军中,须要把逃军的缘故说与各处守御军士知道。这蛮人地面里,凡在逃军人,但下路的,不曾有一个出得来,都被蛮人深山里杀了。不杀的,将木墩子墩了,教与他种田。差去舍人,到时可即将蓝玉、费聚、吴复三侯,王、张、郭三都督这几个领的军都会做一处,搜山杀蛮。军势既大,蛮人地方窄狭,可以擒获。无粮处休教军守。止于赤水立一卫,毕节立一卫,七星关立一卫,黑张迤南、瓦店迤北分中立一卫。如此分布守定,往来云南便益。其水西、霭翠地方,必会十万之上军数踏尽了,然后方是平定。此等料度,皆是我坐家说的,不知可行不可行,军中自从其便。如敕奉行。

  洪武十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这篇“敕谕”明白如话,简洁生动,刚柔相济,虎视眈眈。其中“生受”“活落”“地面”等语,今天的昆明方言还在用。这里的“蛮”不是好话,如今昆明人还在说,但意思变了,如“做事不要使蛮力”之类。在《明太祖实录》中,这条官话敕命成了一纸文言,“生受”“活落”“地面”都不见了:

  遣使谕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云南士卒艰食,措置军事,贵乎得宜。不则,大军一回,诸夷复叛,力莫能制其。士卒逋逃者既入蛮地,不复能出,盖非蛮人杀之,则必为禁锢深山,使之耕作。凡守御之处,当以此晓之。蓝玉、费聚、吴复三侯,王、张、郭三都督,会所部兵马,穷索山林,则余寇可悉擒也。兵既艰食,固不宜分。止于赤水、毕节、七星关各置一卫,黑张之南、瓦店之北中置一卫。如此分守,则云南道路往来无碍矣。霭翠之地,必以十万众乃可定也。凡此数者,朕所见大概耳。万里之外,岂能周知,若军中便宜,则在将军等自处置也。”

  一文一白,两相比对,读来甚有趣味。

  明初江南白话对昆明方言影响不小。明成化年间,云南镇守太监钱能“淫虐”而“民不堪命”,巡抚王恕揭发钱能,竟被调离。昆明城中有民谣曰:

  王恕再来天有眼,

  钱能不去地无皮。

  完全白话,至今读来毫不费力,当时“民谣如此”(清嘉庆《滇系》)。

  听话知人:“古雅拙朴、包容开放”

  昆明方言是汉语北方方言中云南方言的次方言。有学者总结昆明方言的特色,用“沉缓松弛、舒展柔和”论其语音,而以“古雅拙朴、包容开放”论其词汇,都十分精当。

  昆明方言中有不少古代书面语,显得十分古朴。如结婚叫“毕婚”,自己叫“单个”,软和叫“软乎”,刚才叫“将才”,只要叫“但凡”,辛苦叫“生受”,理睬叫“耳识”,估量叫“量识”,拜托叫“上伏”,不必叫“何消”,麻烦叫“难为”,安静叫“雅静”,值钱叫“金贵”,如果叫“强如”,带劲叫“展劲”,院子叫“天井”,月亮叫“太阴”,西红柿叫“番茄”,便宜叫“相因”,这会儿叫“这辰”,便宜货叫“相因货”……昆明人会对忽悠者说:“你莫挨我墨者黑也呢!”而昆明人得知真相,又会说:“原来是这种啊,怪之不得。”——此中“墨者黑也”“怪之不得”,尽显古朴之气。

  普通话的方位词,后缀多用“头”“面”“边”,如“上头”“左边”“里面”等。而昆明方言却用一个书面字“首”优雅地“缀”在后面:下头叫“下首”,上头叫“上首”“高首”;左边叫“左首”,右边叫“右首”;前面叫“前首”,后面叫“后首”;外边叫“外首”,里边叫“里首”,门里边叫“门首”;家里边叫“家首”;学校里边叫“学校首”,学校外边叫“学校外首”;寺庙里边叫“寺庙首”,寺庙外边叫“寺庙外首”;衙门里边叫“衙门首”,衙门外边叫“衙门外首”——这个“首”的用法,宋代的《广韵》和《集韵》中都有记载,中原失传已久,而昆明犹存。

  古汉语中的“之乎者也”也走进了昆明方言,如菜特别好吃,昆明人会说“菜之好吃法”。按此结构还有“成绩之好法”,有“功夫之深法”,有“脸之白法”,有“房子之大法”,有“人之坏法”,有“生呢之子弟法”,有“长呢之瘦法”,有“娃娃之淘法”,有“演呢之鹊洋法”,有“走呢之快法”,有“坐呢之稳法”,有“说呢之仙法”。还有“恶之耐嗓”,意思是出言不逊;有“巴之不得”,意思是非常期待,如此等等。

  就语音来说,老昆明人性格“温吞”,说话也“温吞”:发声低沉、音重而不响亮,平直、松弛而少生动,舒缓、柔和而少变化。有学者认为,昆明方言的沉缓松弛源于昆明滨临滇池,平野开阔,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时之气,和平如一,昆明人温饱易得,性情温和,疏懒恬退——此为一说,值得探讨。如现代著名学者季羡林所说:“我相信,从一个人的方言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的性格来。昆明方言的声调透露出什么样的性格来呢?透露的是:淳朴、正直、热情、忠厚。当我第一次到昆明来的时候,从本地人说话的声调中,我就得到了这样一个印象。以后我多次到过昆明,同本地人接触越来越多,就充分证实了我的印象。”

  (《春城忆广田》)

本版文章

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助力乡村振兴

2024-11-08

鹏瑞利国际健康商旅城计划12月开业

2024-11-08

简讯

2024-11-08

目录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要闻
  • 第A04版:经济
  • 第A05版:都市
  • 第A06版:都市
  • 第A07版:教育
  • 第A08版:天下
  • 第A09版:城市空间
  • 第A10版:城市空间
  • 第A11版:城市空间
  • 第A12版:城市空间
版面
第A01版:封面
  • 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在昆举行
  • 习近平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
  • 习近平向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致贺电
  • 习近平致电祝贺桑杜当选连任摩尔多瓦总统
  • “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第A02版:要闻
  • “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 夯实国家治理基层基础 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 慢火车里的文化味
  • 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在昆举行
第A03版:要闻
  • 将打造千个森林乡村(景区)样板、万条旅游绿色通道
  • 云南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 聚焦主责主业 做到常驻常在
  • 西山区打造生态景观 助力绿美春城建设
  • 滇中新区召开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 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湄公河五国国际馆开业
  • 数智化健康膳食产业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在昆举办
  • 第9期昆明市“局长坐诊接诉”活动举行
  • 昆明市主城2024年10月城市公共供水水质通告
第A04版:经济
  • 云南获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4.461亿元
  • 云南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云南绣娘”绣出幸福生活
  • 公益帮扶助云南大山里的孩子追梦
  • 冷风吹热暖经济
  • 昆明综保区跨境电商商品发货量大幅增长
  • 简讯
第A05版:都市
  •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山水联赛23日启动
  • 拓东体育场外立面改造效果图亮相
  • 禄劝县为群众送廉洁文化盛宴
  • 石林县司法局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 禄劝县开展集中评残办证工作
  • 东川区碧谷街道订养模式促增收
  • 晋宁区搬迁安置办公室“后扶+”服务乡村振兴
第A06版:都市
  • 村里来了年轻人
  • 我的“娘家”就在这里
  • 昆明医学专家组为德宏患儿义诊
  • 昆明市晋宁区自然资源局关于JN2024-13号地块协议出让事前公示
  • 关上街道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
  • 双龙街道举办丰收节活动
  • 联盟街道开展爱心公益捐赠活动
  • 公 示
  • 遗失启事
第A07版:教育
  • 乡村教师段其福
  • 云波小学啦啦操队拿下世界冠军
  • 昆明铁职院获“挑战杯”国赛金奖
  • 昆八中运动健儿多项赛事夺金
  • 云师大“151”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 简讯
第A08版:天下
  • 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正确航向
  • 外贸全年目标可望实现
  • 上海向全球投资商公布八大重点投资领域
  • 第34届中国新闻奖 第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
  • 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610.5亿美元
  • 今年底实现信息共享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更高效
  •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正式成立
  • 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亮相澳门
  • 哈里斯祝贺特朗普胜选
  • 澳大利亚拟禁止16岁以下人群使用社交媒体
第A09版:城市空间
  • 彩云安居保 守护万家灯火
  • “彩云安居保”投保十问十答
第A10版:城市空间
  • 给家上份保险
  • 他们承诺共同守护云南千家万户
第A11版:城市空间
  • 昆明市首个村级金融驿站落户寻甸
  • 法拍房按揭可“一键贷款”
  • 恒丰银行昆明分行进园区护航企业稳健成长
  • 阳光人寿助力禹功村乡村振兴
  • 简讯
第A12版:城市空间
  • 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助力乡村振兴
  • 鹏瑞利国际健康商旅城计划12月开业
  • 简讯
  • 哪里来的昆明话,如此“古雅拙朴、包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