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火起来
“老同学”快来上“青春课”
昆明日报 | 第A03版:都市 2024-11-11

  学员上钢琴课。

  东骧社区老年学校秋季班开班仪式。记者刘凯达摄

  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花艺茶道……传统课程秀出才艺;直播、剪视频、无人机……多元教学更添精彩。近年来,老年教育备受关注,持续火爆,越来越多老年人结伴走进教室,重拾“背上书包上学堂”的乐趣,让老年生活有了不一样的精彩。

  据统计,昆明目前共有公立老年大学16所,分校94所,加上由街道、社区(村)、社会开办的498所老年学校,总数超过600所,统计在册的在校学员约有10万人(次)。老年大学(学校)正成为“银发族”晚年生活的新选择。

  走进课堂“养老”变“享老”

  “太好了,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上这么多文化课。”今年9月,家住西山区西苑街道秋苑社区的杨阿姨幸运地成为西山区“家门口乐活学苑”的首批学员,出家门仅5分钟路程,她就能到达上课地点,十分方便。

  该项目通过在各社区设立便捷的教学点、整合培训机构闲置资源以及引入专业师资等方式,在社区内构建一个“乐学、乐为、乐享、乐活”的社区教育生态系统,让中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养老服务。“行走的课堂”“金年赛学”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提供高品质文化产品和个性化文化服务的同时,还鼓励更多低龄老人参与其中,为其他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

  和年轻人一样,银发人群现在也拥有了更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便利。今年,昆明老年大学开设的中国舞、民族舞、太极拳等几十个专业吸引众多老年人报名。“我一直热衷于舞蹈,感觉自己能活到老、跳到老,学校的舞蹈班我很早就参加了,在里面认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人。”69岁的李阿姨说。

  对于五华区莲华街道苏家塘社区老年大学的学员来说,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乐器、美妆等课程培训。通过与云南开放大学合作办学,社区老年大学在原有传统专业基础上增设了美妆、手工艺、古典舞等多个热门专业,并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学员较多的专业分为初、中、高级不同层次。每周四下午,云南省歌舞剧院舞嫣文化艺术中心的老师还在此开设公益舞蹈课,让老年人近距离感受高雅艺术。

  “社区老年学校的开办,让社区的老年人风气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着悄然的改变。过去他们喜欢打麻将、玩纸牌,现在到老年学校学习成了一种时尚,有很多学有所成的老年人还主动承担起一些教学任务,主动参与到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中来。”苏家塘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开办老年学校,既满足老年人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又为老年人结交朋友、丰富生活搭建了平台,让老年人的生活由“养老”变为“享老”。

  多样化课程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

  发朋友圈、拍短视频、预约挂号……11月3日,在东川区老年大学的智能手机班上,一堂基础的手机教学课正在进行。老师从最基础的开关机、界面认识等操作入手,逐步引导老年人掌握微信聊天、视频通话、拍照摄影、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等常用功能,帮助他们熟悉外卖、打车、图像处理等软件的使用。

  心肺复苏、视频剪辑、家庭收纳……各种特色化课程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推出,越来越实用、接地气。五华区黑林铺街道团山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老年大学采取“三步走”灵活教学的方式,提前了解学员感兴趣的课程、聘请专业授课教师、灵活协调学员和授课教师时间,除开办日间舞蹈课程外,还增加了夜间课程,满足不同学员上课需求。

  已经连续参加了3年老年大学的张阿姨说:“以前得跑到几公里外的区级或街道老年大学上课,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上老年大学了。而且以前抢课太难了,现在我们的社区就有课程,也不用去抢课。老师也是区级文化馆的专业人员,教育资源下沉到社区,覆盖到了更多老年群体。”

  在素有“花灯之乡”的呈贡区,人民群众喜欢看花灯、学花灯。呈贡区老年大学结合当地的花灯文化,开设了花灯歌舞、花灯唱腔及表演、戏曲身段表演等多个专业,广受学员好评。68岁的秦美玉是春融社区教学点民族舞蹈班的新学员。“虽然我没有舞蹈功底,但是在这里,我不仅学到知识,还认识了很多老年朋友,找到了晚年生活寄托。我现在每周最重要的事,就是上课不要迟到。”她说。

  进入学校,走出学校,生活都可以丰富多彩。在官渡区六甲街道海华社区老年大学,学员们还成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系列传统节日文艺活动的主力军。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班等队伍长期活跃在基层,一年内固定开展迎新春、庆端午等各类文化活动,把新时代幸福的生活用歌声、用舞蹈传递给群众。

  青年教师与老年学员双向奔赴

  随着社会对终身学习的注重和引领,老年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年轻化也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年轻教师不仅在声乐、舞蹈等热门专业上大展身手,也在新增的专业上“开疆拓土”。

  “把视频导入到软件,点击音乐符号,选择喜欢的音乐……”在盘龙区老年大学东华分校,时常可见年轻教师带领银发学员上课的场景。不少90后教师循序渐进教授日常手机摄影中的构图、色彩搭配、角度运用、人物、风景、花鸟创意拍摄等实用技巧,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记录和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去老年大学当老师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就业新出路。今年3月,95后李女士通过应聘,成为昆明悠鹭中老年大学的一名合唱老师。她说:“之前我主要教小朋友,现在给中老年人上课,曾担心跨度比较大,教不好。”但上了一个月的合唱课后,李女士发现,情况完全和自己想得不一样。“有些叔叔阿姨太认真了,每节课都会做笔记,给我提供了很高的情绪价值。”

  “老年学员们对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有很高的要求,促使教师队伍不断年轻化。”五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毛继荣介绍,目前,各老年大学也在通过面向社会招聘、与艺术学校合作等方式,有意识地招聘、培养较为年轻的师资力量,通过以老带新、教学研讨、外出培训、团建活动等方式,帮助年轻人适应老年大学的教学特点,激发年轻人在老年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王恩国报道

本版文章

春城暖阳洒社区 非遗滇剧暖人心

2024-11-11

开通3年运送旅客超18万人次

2024-11-11

五华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2024-11-11

禄劝县转移就业脱贫劳动力4.1万人

2024-11-11

晋宁区79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获补助

2024-11-11

公 示

2024-11-11

目录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都市
  • 第A04版:天下
  • 第A05版:开发区周刊
  • 第A06版:开发区·资讯
  • 第A07版:开发区·焦点
  • 第A08版:开发区·企业
版面
第A01版:封面
  • 我国自动化码头规模居世界第一
  • 《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 昆明“阳光行动”保驾护航重点项目
  • 3个工作日收到营业执照 磨憨企业点赞
  • 鸥遇昆明 骑游春城
  • 十年“橙”一业 铺就绿色发展路
第A02版:要闻
  • 改革制度成果展现“中国之治”显著优势
  • 宜良县:澄清正名为乡村振兴“领头雁”撑腰鼓劲
  • 大观河畔滇朴进入最佳观赏期
  • 500余名专家齐聚昆明探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昆明全力做好快递业务旺季服务保障工作
  • 盘龙区实现省区跨层级调剂闲置资产
  • 官渡区重拳整治专业市场安全隐患
第A03版:都市
  • “老同学”快来上“青春课”
  • 春城暖阳洒社区 非遗滇剧暖人心
  • 开通3年运送旅客超18万人次
  • 五华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 禄劝县转移就业脱贫劳动力4.1万人
  • 晋宁区79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获补助
  • 公 示
第A04版:天下
  • 与时偕行天地宽
  • 中国政府就黄岩岛领海基线发表声明
  • 跨境包邮助力中国制造全球“圈粉”
  • 事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这份《指引》 印发
  • 民航旅客运输服务领域推广使用电子发票
  •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 普京批准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 以色列球迷在荷兰遭袭约3000人乘包机离开
  • 游客少气温高韩国滑雪旅游业面临困境
第A05版:开发区周刊
  • 光伏之都 向“阳”而行
第A06版:开发区·资讯
  •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3个案例入选全国经典
  • 政校企联动 助“专利花”结“产业果”
  • 省投资促进局以优质服务推动项目加速落地
  • 阳宗海风景区946项政务服务“一窗通办”
  • 简讯
  • 招商热线
第A07版:开发区·焦点
  • 世界各地续杯云咖
  • 云花提质“美丽经济”
  • 百年乡味铺就乡村振兴路
  • 简讯
第A08版:开发区·企业
  • 云南启动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申报
  • 高新区“厅局长坐诊接诉”为企业“把脉开方”
  •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企业解锁智慧教育新体验
  • 云铝股份铝合金产品销量创新高
  • 神农集团生猪养殖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 大益集团升级品牌战略
  •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