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 绿美春城”系列报道
盘龙区:源头活水 沁润春城
昆明日报 | 第A02版:要闻 2024-12-23

  白鹭在盘龙江栖息觅食。资料图

  冷水河。   记者王俊星摄

  

  编者按

  绿色,是昆明生态环境的底色。为守好这份绿意,近年来,昆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含绿量”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和幸福生活的“不动产”。

  即日起,昆明日报推出“一路向北 绿美春城”系列报道,跟随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从盘龙区出发,一路向北,途经嵩明县、寻甸县、东川区,看水源保护、绿色工厂、生物多样、生态修复,看昆明北部区域如何筑牢城市上游生态环境屏障,以绿色为主调为“绿美春城”生态画卷起笔绘底色。

  在昆明市盘龙区,盘龙江、金汁河、冷水河、牧羊河4条河流途经辖区汇入滇池,是重要的入滇河流。昆明主城供水饮水的重要水源之一松华坝水库也坐落在盘龙区,被称为昆明可靠的生命线水源水库。

  水,是盘龙区的灵魂所在,也是盘龙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多年来,盘龙区抓好水环境保护,用源头活水护好一池春水、滋养一城居民。

  民生水 滋养一城居民

  冬日的甸头村寒意渐浓,但路旁的树木依旧绿意盎然。村子里屋舍俨然、村道整洁,宛若世外桃源。过往行人被潺潺的流水声吸引,停下脚步站在桥头向下望,不禁发出“好清澈”的赞叹。“这是牧羊河,是松华坝水库的重要河流,也是盘龙区的‘重点保护对象’。牧羊河水质常年保持二类,最近两个月连续达到一类。”盘龙区水务局副局长陈云鹏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牧羊河位于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为村庄带来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让村子肩负起保护生态的责任。2021年,盘龙区投资1600多万元,在甸头村的段家营、甸头上村、甸头下村3个村小组300余户人家新建管网和检查井,并在村内建设一座污水处理站,实现村内雨污分流。

  2021年底,雨污分流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3个村小组1000余人的生活污水实现100%收集处理。在村民苏加凤家中,院子整洁干净,洗完菜的水、卫生间的污水都流入新建的管网。“以前经常会出现污水横流的情况,现在干干净净,住起来也舒服。”苏加凤说。统一收集的污水进入甸头村污水处理站,每天可处理80立方米,能够满足村子日常污水处理需求。

  在耕种季节,处理后的水还能抽到耕种区域用于农田灌溉。“以前种地用水,要到牧羊河边马驮车拉好几公里,现在直接抽到田里,省了很多力气。”甸头村党委书记韩金德说。在甸头村及段家营村上游的二类保护区内,保留了5000余亩农田,主要种植蔬菜、烤烟,每亩平均用水量约10立方米/年,处理后的水量已能满足种植需求。

  走在甸头村,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近年来,甸头村建设了200亩湿地,让整个村子犹如一个大型湿地公园。上游农田面源污染物、雨水携带的村内地表污染物等,通过生态沟截留进入湿地进行生态吸附处理,达标后再进入河道。当下正值旱季,湿地内水位低,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清除里面的杂草。“湿地不仅要建好、用好,更要维护好,每年冬天我们都会对杂草进行清理,避免杂草腐烂后造成二次污染。”韩金德说。在牧羊河沿岸的生态沟内,种植了美人蕉、菖蒲、旱伞草等有强污染物吸附功能,又具备景观效果的植物。此外,盘龙辖区5万多亩农改林也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甸头村是松华坝水库保护区农村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陈云鹏介绍,目前,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284个自然村均已开展系统的污水治理,建成村庄污水处理设施264套,守好水源区水环境,为松华坝水库注入源头活水。

  水文章 护好一池春水

  盘龙区因盘龙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被称为昆明母亲河的盘龙江,是盘龙区的保护重点,也是入滇重要河流之一。

  围绕盘龙江,盘龙区持续做好“水文章”,打造市民亲水、近水、观水的样板。春夏赏蓝花楹、秋天观滇朴、冬天戏海鸥,人们在盘龙江畔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时光。2023年,盘龙区实施盘龙江滨河海绵绿廊建设项目扮靓河道。在盘龙江霖雨桥至飞龙桥段东岸,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对绿道进行扩建并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过去杂草丛生的河岸铺植了整齐的草坪。项目建好后,既能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又能起到保护河道和水质的作用。

  海河是滇池的主要入滇河流之一,作为海河的上游,东白沙河水库水质关乎滇池水环境质量。今年,盘龙区启动东白沙河水库缓冲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小微湿地建设和缓冲带植被恢复。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张林介绍,项目建成后,将起到周边3个城中村雨季溢流处置、改善东白沙河水质、有效提升周边生态环境等作用。

  目前,水库生态修复已初见成效,大坝建起步道,不时有居民在步道散步、运动。水面上各类水鸟追逐嬉戏,据统计,水库共记录到鸟类45种301只。此外,水库周边还将设置钓鱼栈道,让市民近距离享受生态福利。“盘龙区在昆明率先开展此项工作,将起到示范作用,建成后,小微湿地建设等理念也将在全市逐步推广。”张林说。

  做活“水文章”,盘龙区双管齐下,既抓里子,也亮面子。在完成盘龙区主城区30个汇水分区15个片区1798个庭院小区和50条主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的同时,持续推进金汁河美丽河道、东干渠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让河道不仅具备景观、防洪、生态环境等功能,还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近年来,盘龙区实现国控、省控等13个水质监测断面水体优良率100%,盘龙江、牧羊河、冷水河、松华坝水库等入选省级美丽河(湖)。”市生态环境局盘龙分局局长孟奇说。

  以河流为线条、以绿色为主调,盘龙区正绘就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记者董宇虹报道

本版文章

云南“生态为民”行动解决百件群众投诉

2024-12-23

云南共青团“挺膺担当”青春思政课启动

2024-12-23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上册出版发行

2024-12-23

到2035年昆明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62.8万亩

2024-12-23

旅居昆明 如沐春风

2024-12-23

市环科院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2024-12-23

目录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都市
  • 第A04版:天下
  • 第A05版:开发区周刊
  • 第A06版:开发区·资讯
  • 第A07版:开发区·焦点
  • 第A08版:开发区·图志
版面
第A01版:封面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上册出版发行
  • 到2035年昆明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62.8万亩
  • 云南计划3年引进留用约万名高层次银龄人才
  • 昆明拟新增7个省级5G融合应用标杆示范项目
  • 花开斗南香飘世界
  • 旅居昆明 如沐春风
第A02版:要闻
  • 盘龙区:源头活水 沁润春城
  • 云南“生态为民”行动解决百件群众投诉
  • 云南共青团“挺膺担当”青春思政课启动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上册出版发行
  • 到2035年昆明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62.8万亩
  • 旅居昆明 如沐春风
  • 市环科院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第A03版:都市
  • 昆明孩子体育课里的最炫民族风
  • 300余位校(园)长共话五育并举
  • 宜良县零工市场投入使用
  • 富民县促千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
  • 广告
第A04版:天下
  • 金额超5380亿元 年度审计整改不含糊
  • 北方5省区拥有全国近四成耕地
  • 财政加大投入保障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
  • 颐和园再现金光穿洞
  • 特朗普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
  • 全国铁路2025年1月5日起实行新运行图
  • 2025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全国启动
  • 应急管理部派工作组赴上海地铁11号线遭吊车侵入事故现场
  • 美军战机在红海被美巡洋舰错误击落
  • 韩国在野党敦促韩德洙公布特检法
  • 新模型助力提前控制沙漠蝗虫灾害
第A05版:开发区周刊
  • 乘数而上 蓄势向新
第A06版:开发区·资讯
  • 云南明确九大高原湖泊奖补优先支持范围
  • 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队”
  • 昆明生物医药产业欲借势出海
  •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提服务促投产
  • 阳宗海风景区打造产才聚合优良生态
  • 简讯
  • 招商热线
第A07版:开发区·焦点
  • 昆明激发中药材产业“车间连田间”乘法效应
  • 云南氢能及储能产业大有可为
  • 择一事 忠一生
  • 简讯
第A08版:开发区·图志
  • 坐飞机赏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