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激发中药材产业“车间连田间”乘法效应
昆明日报 | 第A07版:开发区·焦点 2024-12-23

  禄劝当归丰收。

  药材采用传统的“田间连车间”模式,产业效应只是加法,但采用“车间连田间”模式,则转变为乘法效应。

  12月10日—11日,昆明市农业农村局、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中药”)联合组织赴禄劝县开展当归产地种植、加工考察暨道地中药材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活动,清晰呈现“车间连田间”的发展路径,为云南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第二个烟草产业”提供新样本、新支撑。

  短板变潜力

  禄劝县不仅是昆明面积最大的县域和传统农业大县、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国十大中药材资源县之一,云南省首批确定的20个“云药之乡”之一,也是2021年度昆明市中药材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2022年度云南省中药材“一县一业”重点帮扶县。   

  “近年来,禄劝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10万亩以上,其中大面积种植的有当归、天麻、附子、草乌、重楼等近10个品种。2024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6.69万亩,涉及种植农户近4万户,从业人员8万余人,全县中药材产值预计突破12亿元。”禄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闻建存介绍,尽管禄劝中药材种植板块初具规模,但加工环节依然薄弱,品牌化程度低,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尚未成形,“一县一业”产业发展仍是短板。

  在昆中药董事长杨承权看来,禄劝中药产业的短板或许是药企的拓展方向。他介绍,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昆中药,拥有140多个批文,其中有20多个独家批文,常年生产的品规有170多个,常备常用中药材原料超过300种,包括当归、党参、天麻等品种。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导致中药材市场的供应量、交易价格等指标波动较大,既对药企生产造成困扰,也对供应链的持续稳健发展带来干扰。

  “去年和前年1公斤鲜当归的市场售价可达20元—30元,今年只有10多元,明年继续种吗?”这是禄劝县则黑乡则黑村委会鲁嘎村村民曲关平的烦恼。他的烦恼也同步传递给了既是收购商又是种植商的云南风和树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和树里”)总经理程麟辉。他介绍,价格、供应量的变化,或造成收不够货,或货大量积压,时常让自己处于焦虑状态,也让来年或更长一段时期,某一中药材品种发展处于不确定状态。

  如何将上述系列短板变成潜力、痛点变成突破点?杨承权提出的方案是,端口前移,将第一车间移至田间。在12月10日—11日为期两天的考察过程中,考察团一行先后走访了禄劝县则黑乡当归种植基地、撒营盘镇当归趁鲜加工厂,与市、县两级行政职能部门、合作伙伴、合作社、药农等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就“车间连田间”这一端口前移的可行性、操作性、实用性进行逐一探讨、论证。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处处长李一果认为,种植企业种好药材后要走出田间,开展分等、分级向下游产地初加工延伸,加工企业结合趁鲜加工需要,向上游产地初加工延伸,推进种植和加工有机衔接,实现“田间连车间”,做好加法。

  昆中药副总经理马丽介绍,3年前,昆中药在禄劝建立中药材采购渠道,年采购规模达2000万元左右,但仅限于药材交易,种植端和交易端没有形成联动,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格局。

  药材变“药财”

  昆中药是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该集团首席顾问徐朝能介绍,“车间连田间” 是通过政府+药企+种植(加工)商+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五位一体” 模式形成产业联动、发展互动、成果共享。在政府引领下,企业下订单,种植商标准化执行,合作社施工,农户种植。以禄劝当归项目为例,昆中药将年度集采订单下发给种植(加工)商,种植(加工)商一边进行示范种植(加工),一边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带动农户种植由合作社统筹管理,农户种植收获的药材按保护合同收购。

  禄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锦洪认为,昆中药参与禄劝中药材种植、加工,作为职能部门就有了可靠的产业抓手,对推动中药材主体抱团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市场信息,实现产业共同发展提供新的力量。换言之,即通过龙头主体,辅以政策扶持资金等措施,撬动、推进产业落地落实,实现“政府引领”模式。

  于药企而言,马丽认为,端口前移田间后,昆中药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一方面为禄劝中药材建立流通渠道,一边拉动产区种植端的生产保障力,一边提升中药材稳健种植的持续活力。另一方面,以昆中药扩产、提质、增效的方式进一步畅通产地流通渠道,形成“种植+加工+制造”产业链,加速药企支持产地、产地促进药企的良性互动,为打造示范性单品中药材全产业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昆中药的自身优势,上可连昆药集团,纵可达华润系。昆药集团为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润三九”)旗下公司,华润三九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资源遍布海内外。

  在此次考察期间,昆中药除与禄劝县政府达成道地药材战略合作外,还与风和树里签署种植、加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围绕当归、木香等中药材品种,在禄劝建设超过3000亩的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并以基地为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开展中药材种植。“有了订单,农户少了价格担忧,我们种植公司没了收货焦虑,药厂原料品质也有了保障,实现多方共赢共享。”程麟辉说。

  数据显示,2024年,昆明市中药材种植面积32.14万亩,产量5.6万吨,拥有中药材种植、加工的新型经营主体148家。全市逐渐形成以禄劝、寻甸、东川为优质原料种植,以高新区、经开区为中药材加工的产业布局。

  “目前,昆明市依托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围绕昆明道地药材、特色药材、药食两用药材,加强植物资源保护,向品种化方向发展;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强产地初加工,向优质化方向发展,强化‘产学研’合作,为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努力培育重点中药材,大力发展三七、天麻、云当归、云党参、滇附子、黄草乌、滇重楼、滇黄精、砂仁、西洋参、云木香、滇续断等中药材,以轿子雪山为核心,打造滇中高山优质中药材产区。实施‘一种中药材、一个重点企业、一个种植示范基地、一个专家团队、一套标准体系、一个追溯体系、一个品牌’的‘七个一’工程,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李一果表示,作为市级职能部门,除推动规划落地落实外,更多是为县区和企业做好服务、当好“店小二”。特别是禄劝作为高山优质中药材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农业农村局正倾力推动其发展。

  首席记者廖兴阳摄影报道

本版文章

云南氢能及储能产业大有可为

2024-12-23

择一事 忠一生

2024-12-23

简讯

2024-12-23

目录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都市
  • 第A04版:天下
  • 第A05版:开发区周刊
  • 第A06版:开发区·资讯
  • 第A07版:开发区·焦点
  • 第A08版:开发区·图志
版面
第A01版:封面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上册出版发行
  • 到2035年昆明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62.8万亩
  • 云南计划3年引进留用约万名高层次银龄人才
  • 昆明拟新增7个省级5G融合应用标杆示范项目
  • 花开斗南香飘世界
  • 旅居昆明 如沐春风
第A02版:要闻
  • 盘龙区:源头活水 沁润春城
  • 云南“生态为民”行动解决百件群众投诉
  • 云南共青团“挺膺担当”青春思政课启动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上册出版发行
  • 到2035年昆明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62.8万亩
  • 旅居昆明 如沐春风
  • 市环科院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第A03版:都市
  • 昆明孩子体育课里的最炫民族风
  • 300余位校(园)长共话五育并举
  • 宜良县零工市场投入使用
  • 富民县促千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
  • 广告
第A04版:天下
  • 金额超5380亿元 年度审计整改不含糊
  • 北方5省区拥有全国近四成耕地
  • 财政加大投入保障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
  • 颐和园再现金光穿洞
  • 特朗普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
  • 全国铁路2025年1月5日起实行新运行图
  • 2025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全国启动
  • 应急管理部派工作组赴上海地铁11号线遭吊车侵入事故现场
  • 美军战机在红海被美巡洋舰错误击落
  • 韩国在野党敦促韩德洙公布特检法
  • 新模型助力提前控制沙漠蝗虫灾害
第A05版:开发区周刊
  • 乘数而上 蓄势向新
第A06版:开发区·资讯
  • 云南明确九大高原湖泊奖补优先支持范围
  • 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队”
  • 昆明生物医药产业欲借势出海
  •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提服务促投产
  • 阳宗海风景区打造产才聚合优良生态
  • 简讯
  • 招商热线
第A07版:开发区·焦点
  • 昆明激发中药材产业“车间连田间”乘法效应
  • 云南氢能及储能产业大有可为
  • 择一事 忠一生
  • 简讯
第A08版:开发区·图志
  • 坐飞机赏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