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绿道 何以出圈
昆明日报 | 第A04版:要闻 2025-03-11

  “昆明新开放的滇池绿道一路花开,一路风景。”

  “总要来滇池绿道打个卡吧!”

  ……

  社交媒体博主的笔记让滇池绿道火上热搜。蜿蜒百里的绿道宛如翡翠项链环绕滇池,成为中央媒体报道中的生态治理样本,更化作社交媒体上千万网友追捧的“诗与远方”。

  央媒报道中的生态治理样本

  2月的滇池畔,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在古滇湿地至爬齿山的绿道上缓步行走,将镜头对准了蓝天碧水。这份观察最终化作《一步一诗画,处处皆风情!解锁云南滇池绿道》的生动报道,形容滇池绿道“沿途的乡村风情与湿地盛景如珠玉般串联,展现出生态与文化的和谐美景”。

  这种专业视角下的生态叙事,在新华社制作的《漫步滇池绿道:邂逅“画中游”》专题片中也得以生动体现。画面中,航拍下美景一览无余,游客沿着绿道悠闲漫步或骑行,亲身体验“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诗意与浪漫。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中称,滇池绿道“成为展示昆明城市形象与生态理念的窗口”,将滇池绿道形容为“翡翠项链”。稿件被“昆明发布”微信公众号转发后,网友“嗒噗嗒噗”在评论区点赞:“我已经在选购自行车了。”

  在专业媒体的叙事逻辑中,绿道既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承诺,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载体。当央媒记者驻足于“草之桥”观鸟台,笔下流淌的已不仅是萍天苇地的景致,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昆明答卷。

  社交媒体上的诗意栖居图景

  与中央媒体的宏观叙事形成奇妙共振的,还有小红书App上持续刷新的#滇池绿道骑行、#滇池绿道攻略等词条。重庆博主“爱奔跑的莫醒醒”发布的《花开啦!昆明这条滇池绿道段直接杀疯了!!》旅游攻略,获得1100余次点赞。画面中,卧龙古渔村旁的油菜花海、密布直立的水杉,与彩虹版的滇池绿道汇成流动的生态交响诗。博主“立的羽”发布的《环滇池骑行打卡成功+经验分享》一文中,有200余条留言,不少网友相约成为骑行搭子。“阿杨与芊芊”将画面定格在“水之桥”,女儿带着小狗,骑行在油菜花包围的绿道中。

  这种民间视角的传播更具情感温度。自媒体人用直播镜头带着网友夜探卧龙古渔村,古民居檐角悬挂的渔灯与星空下的滇池波光交相辉映。抖音创作者“李永存”发布的滇池绿道航拍视频下,网友晒出135.81公里的单日骑行距离。另一条评论里,网友大年初二沿着绿道奔跑21.12公里。

  市民的获得感更为真切。西山区居民张利在绿道开放首日发布的九宫格照片下写道:“视频里的美景不及现场十分之一。”这条动态引发小区邻里间的相约出行。网络作家正大毛则将绿道上的见闻化作创作素材:“我要把家乡的螺蛳壳墙写进新书,让百年渔村故事活在文学里。”退休教师杨文斌沿着绿道实现“百次跑”,绿道上挥洒的汗水见证他从“三高”患者变成马拉松达人。从退休教师组建的摄影沙龙到亲子家庭追捧的自然课堂,滇池绿道正在重塑昆明人的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昆明答卷

  滇池绿道已悄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注脚。这里有中央媒体关注的制度创新——“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村民共建”的治理模式;也有普通市民可感可知的细微幸福——“现在每天沿绿道散步,就像在自家花园遛弯。”87岁的王奶奶说;还有摄影爱好者镜头里的四季诗意——春可拍百亩薰衣草花海,冬能捕捉红嘴鸥与中山杉林共舞的灵动瞬间;又有青年创客追捧的文旅融合场景——湿地音乐节、非遗市集在古渔村“一颗印”建筑群中焕发生机。

  这条绿道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维度的:它证明生态治理可以兼顾专业性与人民性,体现着现代化进程中技术与人文的平衡智慧。中国日报记者在报道中写下“勾勒出壮丽大城的旖旎轮廓,连接自然山水人文,串起城乡美好生活”这样的句子,或许正是在印证一个真理——最美的风景,永远是人与自然共同绘就的画卷。记者任翊翔报道

本版文章

市政协办公室第一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2025-03-11

院府合作共建东川梯度种业

2025-03-11

赤嘴潜鸭

2025-03-11

宜良县:“五诊联治”助企纾困促发展

2025-03-11

五华区:积极发挥廉洁文化教育浸润作用

2025-03-11

市委统战部组织开展免费配镜计划捐赠活动

2025-03-11

昆明市拟认定新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5-03-11

市食药检验所开展“创新年”活动

2025-03-11

昆明家政行业签订首份女职工劳动保护集体合同

2025-03-11

目录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聚焦2025全国两会
  • 第A03版:聚焦2025全国两会
  • 第A04版:要闻
  • 第A05版:经济
  • 第A06版:视点
  • 第A07版:健康
  • 第A08版:天下
版面
第A01版:封面
  • 凝心聚力开新局
  •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闭幕
  • 发挥制度优势 汇聚奋进力量
  • 渝昆高铁三观楼隧道贯通
  • 滇池绿道 何以出圈
第A02版:聚焦2025全国两会
  • 团结奋斗,向着更美好的春天进发
  • 凝心聚力开新局
  • 发力“体育+” 促进“+体育”
  • 发挥制度优势 汇聚奋进力量
第A03版:聚焦2025全国两会
  • 携手同心 逐梦前行
  • 如何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 行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第A04版:要闻
  • 市政协办公室第一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 院府合作共建东川梯度种业
  • 赤嘴潜鸭
  • 宜良县:“五诊联治”助企纾困促发展
  • 五华区:积极发挥廉洁文化教育浸润作用
  • 市委统战部组织开展免费配镜计划捐赠活动
  • 昆明市拟认定新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 市食药检验所开展“创新年”活动
  • 昆明家政行业签订首份女职工劳动保护集体合同
  • 滇池绿道 何以出圈
第A05版:经济
  • 惠民生 促消费 增后劲
  • 昆明凤龙湾火车樱花节开幕
  • 针尖悬壶,70余载引领云南针灸发展
  • 简 讯
  • 遗失启事
第A06版:视点
  • 玉昆足球不止于赛场
第A07版:健康
  • 七旬患者成云南首名受益者
  • 这台机器2分钟测出胖友“哪里胖”
  •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挂牌
  • 沪滇医疗强强联手
  • 云南健全五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 昆明爱尔眼科飞秒激光手术助患者重获清晰视界
  • 省三院获批疼痛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建设)基地
  •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启用名医门诊
  • 市三院推进耐药结核研究项目
第A08版:天下
  • 我国已研制发布公共安全国标4000余项
  • 前两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人次创新高
  • 世界坝体最高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
  • 我国抗烧结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 远古火山活动可能促进海洋生物进化
  • 新研究揭示脑细胞如何“导航”
  • 卡尼将带领加拿大向何处走
  •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支持设施农业更新改造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五号
  • 救护车领域首个ISO国际标准发布
  • 卢卡申科任命白俄罗斯新任总理
  • 特朗普称美国已恢复与乌克兰共享情报
  • 叙利亚宣布西部沿海地区军事行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