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编范敏/插画
朱净宇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明 杨慎《滇海曲》)昆明四季如春,被誉为“春城”。既是“春城”,岂能无花?明代才子、状元杨慎在昆明写下《春望三绝》诗,开篇就是:春城风物近元宵,柳亚帘栊花覆桥。欲把归期卜神语,紫姑灯火正萧条。
诗中有“春城”,还有“花覆桥”。
杨慎又有《晋宁观社将归留别诸君子》诗:东台北道苦相留,花月春城夜色悠。锦伞夫人双毂转,金轮太子四门游;九枝灯下开华宴,百戏棚中夺彩筹。南北相过殊不远,绿波红屿更轻舟。
诗中有“春城”,自带“花月”。
杨慎还在滇池边的高峣写下一首《春夕闻雨起坐至晓寄熊南沙》:半夜风声似水声,五更春雨遍春城。被提芳草茸茸暗,镜睹夭花灼灼明。墙过村醪仍冻蚁,窗临海树已喧莺。天涯节物催华发,同是怀乡去国情。
诗中有“春城”,更有“芳草茸茸暗”,有“夭花灼灼明”。
昆明城由此得名“春城”,昆明花由此闻名天下。
在云南、昆明的史籍中,昆明之花不仅是奇异之植物、绚丽之景观,更是“春城”的城市文化,是天南“花都”的骄傲。
唐代于滇池北岸始建拓东城(今昆明城的前身),宋代改建为鄯阐城,都以花著名。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提及,唐代拓东城和宋代鄯阐城城东十里有金稜河,俗名金汁河,“堤上多种黄花,名绕道金稜”。昆明城“西十里有银稜河”,俗名银汁河,“堤上多种白花,名萦城银稜”。河堤以花为名,可见花之盛,花之尊。明代《南诏野史》中说,北宋仁宗庆历年间,鄯阐城春登堤“多值花草”“种黄花,名绕道金稜,津桥上种白花名萦城银稜”。大理王段素兴男女列坐,斗草簪花,昼夜行乐。花中有素馨者,以素兴爱之故名。又有花遇歌则开,有草遇舞则动,段素兴令歌者傍花,舞者傍草,盖亦花草之妖也。“当时王侯之家赏花如此,世风可知”。
元明以来最早的云南志书、元人李京的《云南志略》记载滇中“冬夏无(寒)暑,四时花木不绝”。而云南最早的官修地方志,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成书的《云南图经志书》中提到云南府(今昆明)时写道,这里是西南重镇,会要之地。山川明秀,民物阜昌,冬不祁寒,夏不剧暑。这里有一种“邓花”,花开八瓣,而具五色,又有嘉莲,一杆双花,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夏开在“滇之水云乡”。云南布政司府(位于今昆明威远街西端)后花园里种有供观赏的番茄,这一年竟一蒂而结三果,和水云乡的并蒂莲同时出现,被认为是丰年之兆,大吉大利,这一年昆明粮食果然获得丰收。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还说,当时的晋宁州(今昆明晋城)的山茶花“有粉红、大红、纯白三色相间,谢时葩不落地,土人以为神异,不敢采”,足见昆明先民自古就有敬花、爱花的情怀。明代隆庆年间,云南布政司参议冯时可在《滇行纪略》中称“云南最为善地”“花木多异品”“花木高大,有十丈余,其茶花如碗大,树合抱”。明天启年间本土学者刘文征所撰《滇志·地理志》详细记录了当时云南府(昆明)的花卉:花有葵、萱、荷、菊、芙蓉、刺桐(俗称鹏哥花,树高数丈,多刺,其色丹,形如其名,开以星回节,至巧夕乃谢)。茉莉、鸡冠、凤仙、剪红罗、水红、棠棣花(色纯素,芳以春,采为蔬茄,亦以佐茗)。芍药、海棠、牡丹。素馨、蔷薇、玉簪、瑞香、蝴蝶、绣球、木兰、茹莲、杜鹃、龙爪、鹭鸶、百合、山丹、水仙、山茶。
《滇志》还说,本地进士赵玺曾作山茶花谱“近百种,其名各异,著颜色绘画,各赋以诗,总以序、记、赋,一奇制也,今失传矣”,十分可惜。明万历年间的晋宁州知州,兼摄昆阳州事的许伯衡明在《滇南杂记》中赞叹道:“滇南之花,四时不绝,炎夏亦同。”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底,清代学者王昶到云南任布政使,他千里迢迢,来到云南府城(昆明城),才近昆明,就为奇花异卉所动,记入他的《滇南日录》中。王昶行至杨磨山(今寻甸关岭)、但见“上有诸葛武侯庙,四围松恬千万株,冰莹玉缀,俱在银海中。而西风送雪,皆有梅花香气,凌兢塌冻中,叹为奇绝。”行至板桥驿(今昆明大板桥),王昶又见“舍中红梅、辛夷花已烂瓣矣”。抵达云南府城时,“晴暖,滇省南门最盛,值岁暮,梅花、山茶,卖者盈市,而山茶尤股红可爱。”过了几天,王昶“循螳螂川而西,菜花尽开,香甚。又十余里,至玉泉山之云涛寺(在今安宁温泉),寺前洞穴嵌空,寺中红梅二株,及山茶皆盛开”。
春城之“春”,天下第一;春城之花,举世无双。
清嘉庆年间,学者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记录了不少昆明物产,其中有《志花》一篇,认为“滇南茶花,甲于天下”,并举“龙泉(今昆明黑龙潭龙泉寺)之唐梅”为例,认为“红梅莫盛于滇”,又说“多植于官署庭堂”的紫薇花,也“满院绛云”“宜为第三”。檀萃认为,如果花界举行科举考试,“鼎甲”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必定是滇中昆明的茶花、红梅和紫薇,可以称为“鼎甲三花”,而以茶花为“状元”,则当之无愧。檀萃说,在科举考场上,云南人从未进过前三名(袁嘉谷考中“特元”是此后的事),而有此“鼎甲三花”,云南就足以破天荒而一洗落后的名声了。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云南,写下《滇中花木记》,赞叹“滇中花木皆奇”;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晚年镇守云南,“绝笔诗”写的是跑马山茶花:“花气晴当雨后天,朝曦初映信鲜妍”……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家老舍在昆明住的是靛花巷,叹的是“昆明终年如春”“到处有花”;巴金在日寇轰炸后的昆明看到的是废墟上“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林徽因重病确诊后执意要来昆明,为的就是再看看“这个天清气朗、熏风和畅、遍地鲜花、五光十色的城市”;沈从文在昆明骑马赶火车,印象最深的是“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本版文章
昆曲高速入城段改扩建开展前期研究
2025-04-25
昆明各区发布购房契税补贴细则
2025-04-25
昆明恒隆广场焕新改造尚义街
2025-04-25
昭宗片区城改项目安置房将开建
2025-04-25
棕树营城改项目有新进展
2025-04-25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视点
- 第A04版:经济
- 第A05版:都市
- 第A06版:图志
- 第A07版:教育
- 第A08版:天下
- 第A09版:城市空间
- 第A10版:城市空间
- 第A11版:城市空间
- 第A12版:城市空间

- 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
- 习近平同肯尼亚总统鲁托会谈
-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工作 决定近期召开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
- 刘洪建率队调研乡村振兴、森林防火和春耕生产工作
- 昆明市第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 昆明五地上榜云南省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突出县市区名单
- 神舟五号火箭系统总指挥来昆十中聊“天”
- “书香昆明”2025年全民阅读主题活动举行
- 以书为媒 打造“书香昆明 爱阅之城”品牌
- “百年欧洲艺术的多重实践”展览在云南省博物馆开幕
- 压实牵头部门责任 助推廉洁文化“强基行动”走深走实
- 昆明五地上榜云南省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突出县市区名单
- 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
- 晋宁河泊所遗址入选
- 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 打开“时间胶囊”看益州郡
- 河泊所遗址入选 凭什么?
-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
- 磨憨边检站今年验放出入境人员超100万人次
- 全省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带动消费29.43亿元
- 滇产黄颡鱼出口泰国
- 新疆野生菌在昆上架
- 云南394个商标获得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
- 简 讯
- 万达双塔有了贴心管家
- 跟春城兴教工匠一起寻香
- 滇池西岸小渔村邀你周末嗨翻天
- “平急”两用低空实践站智守长虫山
- 云南将重点推进青少年预防接种工作
- 知识产权进校园守护小小创新梦
- 富民茭瓜产业成群众增收“金钥匙”
- 东川树桔村提升人居环境打造文明村镇
- 公 示
- 遗失启事
- 课间铃响鞭舞飞扬
- 小小蜘蛛侠
- 小学研学课堂搬进恐龙谷
- 龙泉小学举办智慧父母研修班
- 学生娃汉字绘精彩
- 雪山下的校园有个生物大观园
- 幼儿园教师玩积木
- 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电子制作赛获佳绩
- 家长进校当“老师”
- 云南农大举行工科类专场招聘会
- 370家单位进院校揽才
- 我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亮相
- 完善“全国一张清单” 激发市场活力
- 3名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
- 护“舌尖安全”我国已发布食安国家标准1660项
- 重新定标准新版《火灾统计管理规定》下月起施行
- 一季度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2%
- 第137届广交会已吸引超19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
- 2024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
- 中国专家组赴缅开展地震灾害评估工作
- 英国称乌克兰问题会谈取得“重大进展”
- 韩国检方对前总统文在寅提起诉讼
- 从银发“候鸟”到昆明老乡
- 栖居昆明 全龄皆可期
- 从沿海到湖畔 “种”下民宿梦
- 青年旅居的诗与远方
- 趁着年轻“疯”一回
- 德国青年的“农场主”生活
- 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
- 金融赋能云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金融助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
- 恒丰银行昆明人民中路支行进企业开展反诈宣传
- 云南中行多措并举构建反诈“防护网”
- 浦发银行提醒银发客群警惕新型骗局
- 简 讯
- 昆曲高速入城段改扩建开展前期研究
- 昆明各区发布购房契税补贴细则
- 昆明恒隆广场焕新改造尚义街
- 昭宗片区城改项目安置房将开建
- 棕树营城改项目有新进展
- 地方古籍中的老昆明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