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在国新办5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负责人宣布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释放稳市场稳预期强信号。
降准降息
加大宏观调控强度
宏观政策是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重要推动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加大宏观调控强度。
“上述政策措施将向金融机构提供规模可观的、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政策效果还将进一步传导至实体经济,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振市场信心,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潘功胜说。
据了解,此次降准预计将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下调政策利率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预计每年将节省居民公积金贷款利息支出超过200亿元。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企业有活力,经济发展有动力。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从金融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
“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推动银行加快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确保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市场主体,‘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李云泽说。
据了解,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目前,各地累计走访经营主体超过6700万户,发放贷款12.6万亿元。
李云泽表示,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一揽子政策,继续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
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做好货币政策调控,并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稳定关乎经济社会大局。如何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强化市场监测和风险综合研判,动态完善应对各类外部风险冲击的工作预案。中央汇金公司在前方进行强有力操作,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后盾,这是全世界最有力有效模式之一。将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健全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市场各参与方的稳市功能。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吴清表示,将更大力度“引长钱”,协同各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印发和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努力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
“督导基金公司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明确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基金经理‘追涨杀跌’现象,提高产品长期收益。”吴清说。
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吴清表示,目前正在抓紧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监管指引,进一步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及风险抵御能力。
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发挥合力。
潘功胜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将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
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同时,还将调整偿付能力的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调动机构积极性,促进实现“长钱长投”。
精准发力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更给力
围绕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金融部门推出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举措。
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建立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布会上,金融部门“官宣”了多项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
“我们持续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科技金融的新路径。”李云泽表示,将着力深化现有试点,健全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潘功胜介绍,债券市场“科技板”相关政策和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市场各方响应非常积极。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为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这项工具是人民银行支持提振消费的一项创新举措,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并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协同配合,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潘功胜说。
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金融部门扎实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支持打赢保交房攻坚战。
目前,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支持了1600多万套住宅的建设和交付。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增加7500多亿元,其中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创2022年以来单季最大增幅。
李云泽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包括房地产开发、个人住房、城市更新等贷款管理办法。指导金融机构继续保持房地产融资稳定,有效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强化对高品质住房的资金供给,助力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新华社
本版文章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答记者问
2025-05-08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2025-05-08
印巴冲突是否会进一步升级
2025-05-08
我国外汇储备连续17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2025-05-08
7部门联合发文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025-05-08
南方多地开启较强降雨过程
2025-05-08
美军再次发生航母舰载战机坠海事件
2025-05-08
联合国报告显示人类发展进程放缓
2025-05-08
英国与印度敲定贸易协议
2025-05-08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要闻
- 第A04版:经济
- 第A05版:理论
- 第A06版:都市
- 第A07版:昆明政法
- 第A08版:天下

-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
- 习近平向“和平薪火 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致贺信
- 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
-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出版
-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国际版)在俄罗斯媒体播出
- 省委省政府举行二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
- 建设重点产业协作园区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
- 传承英雄血脉 捍卫公平正义
- 纵情歌唱,有着英雄血脉的伟大人民!
- 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
- 建设重点产业协作园区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
- 昆明房票新规6月8日起施行
- 昆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今起下调
- 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将超450亿元
- 昆明举行小麦机收大比武
- 官渡区:巡察推动城市治理迈向“常态惠民”
- 昆明市主城2025年4月城市公共供水水质通告
- 滇中新区直管区2025年第1次机场净空保护联席会议召开
- 昆明市为“关键少数”上好家风课
- 昆明火车站行包综合楼还建项目获批建设
- 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施工7标隧洞全线贯通
- 云南省首批旅居图书馆挂牌
- 云南加力扩围支持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
- “五一”假期云南接待游客3445.59万人次
- 华侨城云南公司接待游客近23万人次
- 五华区游客流量与旅游收入双增长
- 官渡区累计接待游客381.57万人次
- 安宁市“节庆+产业”释放消费新潜能
- 禄劝县推动假日经济持续繁荣
- 一季度全省以工代赈带动9.6万名群众就近就业
- 一季度云南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7元
- 简讯
- 深刻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的丰富内涵
- 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基础
- 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
- 宣扬崇廉尚洁的家风家训
- 树牢廉为政本的从政理念
- 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 宝洪茶香润乡村
- 安宁八街玫瑰亿元产业的绽放之路
- 全国劳动模范者发贵在快递分拣一线宣讲
- “喜报计划”云南特别版首期发布
- “安心办”升级助力安宁营商环境优化
- “赏花+养生”中医市集带来新体验
- 晋宁区推出稻田认养服务
- 寻甸县开展“河长清河”专项行动
- 寻甸县残联开展助听器适配随访服务
- 公 示
- 昆明筑牢劳动者权益“保护网”
- 深耕17载 真心为群众
- 五华政法团队到磨憨送“执勤+法治”大礼包
- 昆明市组织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题培训
- 五华公安“局长坐诊接诉”助企解忧
- 西山公安强化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 禄劝县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
- 石林县以远程探视促成“指尖上的团圆”
- 一揽子金融政策重磅出炉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答记者问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 印巴冲突是否会进一步升级
- 我国外汇储备连续17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 7部门联合发文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 南方多地开启较强降雨过程
- 美军再次发生航母舰载战机坠海事件
- 联合国报告显示人类发展进程放缓
- 英国与印度敲定贸易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