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春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昆明日报 | 第A02版:要闻 2025-05-13

  5月,正值春耕关键期。在昆明各县(市)区的田间地头,无人机群掠过青翠的山坡,网格化监管系统覆盖每个农资网点,一场以科技创新为主角的春耕变革,正在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无人机助力提升播撒效率

  在寻甸县七星镇的梯田上空,10架农业无人机组成编队,将玉米种子精准播撒进土壤。操作员李建国手持平板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每块土地的播种密度与深度,“传统人工播种需要30天干完的活,现在3天就能完成,每亩地能节省40元成本。”他说。

  这样的场景正在昆明各县(市)区同步上演。截至4月底,全市累计投入无人机380台次,完成12.6万亩播种作业,覆盖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在禄劝县云龙乡,农技人员创新“无人机+变量施肥”技术,通过卫星遥感数据生成处方图,实现肥料精准投放,较传统方式减少20%化肥使用量。

  “智慧装备让春耕不再看天吃饭。”昆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整合气象大数据,无人机作业可精确避开降雨时段,播种窗口期从15天延长至25天。在石林县圭山镇,群众将北斗导航系统与耕作传统结合,创造出“无人机撒种+人工覆土”的复合模式,既保留传统智慧又提升了效率。

  新监管筑牢春耕安全网

  一大早,嵩明县小街镇农资经营点前就排起长队。质量监督员手持检测仪,对即将出库的杂交稻种进行现场快检:“水分含量8.7%,发芽率92%,符合标准。”在质量监督员身后,电子台账实时上传至“昆明农资监管云平台”。

  今年春耕季,昆明建立起覆盖全域的质量安全网络。100批次“双随机”抽检中,2个不合格批次被列入黑名单,全市农资合格率提升至99.2%。在宜良县,78个经营点配备智能溯源系统,农户扫码即可查看种子“身份证”,包含生产批次、质检报告等12项信息。

  创新性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将全市划分为16个责任区,32名专职监督员驻点巡查。在晋宁区宝峰街道,每个农资包裹都贴着“春耕专用”电子标签,运输轨迹实时可见。农户李德发感慨道:“以前买化肥总怕掺假,现在手机能查物流信息,心里踏实多了。”

  农技服务科学破解耕种难题

  “大家注意,移栽后7天内要追施‘送嫁肥’”。在富民县永定街道的田间课堂上,高级农艺师杨文波正讲解水稻栽培要点。他手中的平板电脑连接着土壤墒情监测站,屏幕上的曲线图直观显示着地温、湿度变化。

  昆明市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服务网络,将培训课堂搬到地头。在寻甸县金源乡,农技人员开发出“春耕日历”小程序,每日推送个性化管护建议。72岁的村民张桂兰通过语音播报功能,学会了用手机查看病虫害预警。她说:“以前凭经验种地,现在跟着科技走。”

  针对山区交通不便难题,东川区启用5G远程诊断系统。在阿旺镇芋头塘村,村民通过视频连线与专家“面对面”交流,20分钟内就能获得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案。这种“云端问诊”模式已解决技术难题137个,挽回潜在经济损失超300万元。

  智慧农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随着春耕进入尾声,昆明的智慧农业版图愈发清晰。在安宁市八街镇,物联网系统正自动调节育苗大棚的温湿度;在禄劝县团街镇,无人机开始进行中耕作业;在昆明农业大数据中心,春耕进度三维图谱每2小时更新一次,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在禄劝县乌东德镇,无人机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一名飞手操作无人机,一天就可以完成约200亩山地的农药喷洒作业,在肥料搬运方面,其效率更是相当于20—30个劳动力。”乌东德镇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赋能正在重塑传统农业基因。”昆明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建设20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培养500名无人机飞手,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率突破65%。在滇池畔的呈贡区,首个“无人农场”试验田已完成规划,未来将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自动化。

  这场春耕科技突围战,不仅关乎当季收成,更指向农业现代化的深层转型。当无人机掠过红土地,当数据流浸润田间地头,昆明正用智慧农业的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在这片希望的原野上,科技与传统的交响曲,正谱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乐章。

  记者罗昆娅报道

本版文章

第3届“彩云之约”海外台胞云南行系列活动在昆启幕

2025-05-13

碧水清流润春城

2025-05-13

官渡区上线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码

2025-05-13

昆明市食药检验所印发《首席技术官管理办法(试行)》

2025-05-13

目录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要闻
  • 第A04版:经济
  • 第A05版:都市
  • 第A06版:健康
  • 第A07版:图志
  • 第A08版:天下
版面
第A01版:封面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
  • 信息通信企业携手助力昆明数字化转型
  • 昆明首个配售房项目启动常态化销售
  • 昆明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
  • 企业最高可享10万元贴息支持
  • 智慧春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第A02版:要闻
  • 第3届“彩云之约”海外台胞云南行系列活动在昆启幕
  • 碧水清流润春城
  • 官渡区上线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码
  • 昆明市食药检验所印发《首席技术官管理办法(试行)》
  • 智慧春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第A03版:要闻
  • 昆明市2025年家庭教育宣传周启动
  • 盘龙区举行护士节庆祝活动
  • 西山区多名来昆留昆高校毕业生拟获补贴
  • 匠心筑梦成就“四冠王”
  • 安宁市:盘活用好本土资源 厚植廉洁文化底色
  • 云南两地入选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 昆三中继续托管呈贡一中
  • 云南天文台本周日邀你探日逐梦
  • 寻甸县柯渡镇卫生院获爱心企业捐赠AED设备
第A04版:经济
  • 昆明打造社区“空中集市”
  • 昆明联动商旅文体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 云南2个降碳项目入选全国示范名单
  • 今年头水青头菌上市
  • 简 讯
  • 石林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公告
第A05版:都市
  • 五华区启动中小学生防溺水实操课培训
  • 5条公交线优化调整
  • 晋宁青龙村邀市民挖洋芋
  • 翠湖公园晨练热
  • “绿种子”行动首场线下活动举办
  • 五华区总工会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 遗失启事
  • 让花成花 让树成树教育初心 始终如一
第A06版:健康
  • 昆医大附一院田园源:跪地救人后悄悄离去
  • 省中医医院尹丽华:闲不住的“大管家”
  • 市一院胡凤娟、唐凤娜:把病人当家人
  • 昆明市延安医院推行“无陪优护”病房
第A07版:图志
  • 滇池之畔的艺术家公社
第A08版:天下
  • 中拉合作奏响全球南方共同发展新乐章
  • 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
  • 中国防疫队助力缅甸提升震后卫生防疫能力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表谈话
  • 前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
  • 全国层面首次发布防震减灾知识与技能规范
  • 我国7名护理工作者荣获第50届南丁格尔奖
  • 韩国总统选战正式打响李在明成为1号候选人
  • 日本将采取“万全之策”应对美国关税措施
  • 泽连斯基表示将在土耳其“等候”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