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勇者”身后的守护
——记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贺丽远家庭
昆明日报 | 第A02版:要闻 2025-05-24

  贺丽远 昆明公安供图

  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关于表彰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决定》,贺丽远家庭入选全国文明家庭名单,贺丽远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名单。

  贺丽远,一名昆明排爆警察。27年从警生涯里,他从最初的 “看到爆炸物,手抖得连工具箱都打不开”的排爆学员,成长为守卫社会安定、守护人民安宁的“拆弹专家”。他先后参与完成“GMS峰会”“海南博鳌论坛”“北京奥运会”“COP15”“南博会”等警卫防爆安检任务7000余场次,处置涉爆警情700余起,安全处理爆炸装置100余个、废旧炮弹500余枚,更率队取得涉爆现场处置零差错、零失误、零伤亡的优异成绩。战功赫赫的他,先后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提名)”、云南省“政法英模”、云南省“最美基层民警”、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云南省“最美家庭”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

  光荣背后,他的家庭故事却鲜为人知。

  隐藏22年的“秘密”

  贺丽远很少有机会回家,每当家人问起,他总是云淡风轻,“很好,不用挂念”。

  直到2020年排爆手的故事“曝光”,家人才明白他从事职业的危险性。

  贺丽远清晰地记得家里人刚知道他真实工作内容时的表现。

  “姐姐打来电话,连声询问报道里的人是不是我,一边心疼、一边责怪。”“父亲特意在我回家时做了一桌好菜,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千万千万注意安全’。”“妻子在经历了焦虑和紧张后,趁着休息时间,乘坐5个小时客车赶往昆明,想当面看一看我有没有事、安不安全。”

  在任务面前,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总表现得英勇无畏,可一旦谈起家庭,他总是心有愧疚。这是他的软肋。

  贺丽远的父亲是一名老教师,更是一名老党员,从贺丽远记事起,父亲的形象便是伟岸的、严肃的。严格的教育锻造了贺丽远的硬汉性格,排爆工作又将其性格磨砺得愈加坚韧和执着。关于危险的任务,在家人面前,他一句都不提。

  1998年,贺丽远从警校毕业,进入昆明市公安局工作,远在怒江州的父母十分不舍。当时,从怒江州乘车到昆明需要8个小时,选择警察职业,就是选择了报效祖国,选择了与家人聚少离多。

  多年来,在家人眼里,贺丽远总是“出差”,短则半个月,长则半年。父母总是一句话:“好好工作,别操心家里,一切都好。”贺丽远肩上永远不会放下的是人民警察的担当与使命,但心中也充满了对家人的亏欠。也正是因为这些“负重”,更加坚定了贺丽远必须保护自己、保护战友周全的决心与信念。

  向险而行的“孤勇者”

  对于一名主力排爆手来说,排爆工作不是电脑游戏,而是需要自己独自面对生命危险,不畏艰难险阻,逆行而上、勇往直前。

  多年来,贺丽远每天都坚持将拆解步骤在脑海里演练很多遍。“我要记住每一种装置、每一个步骤,才能确保每一次都全身而回。”这样的思考习惯,让他养成了特殊的“职业病”:不管进入什么建筑,他都会想,如果此处有爆炸物,它会在什么地方。他甚至会拿起遥控汽车进行思考,这个遥控装置,能遥控的范围是多大。他经常会待在一个地方思索很长时间,听到异常的响动,别人选择离开,他总是会不自觉地走上前去。

  从警27年来,贺丽远处置了数百起涉爆现场,每一次处置,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处在危险的边缘。这些爆炸装置的形态五花八门,伪装手段一次比一次隐蔽,有的制作粗糙,有的先进,有水银开关的爆炸装置,也有定时爆炸装置……可贺丽远只认准一条:“这些爆炸装置,会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必须上!” 

  “觉得危险,就不去了吗?”这是贺丽远如今教导年轻民警提问最多的话。面对战友,贺丽远总说:“既然自己有面对危险的经验和能力,就更应该挺身而出。” 

  伴侣成为彼此的“铠甲”

  贺丽远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单身的时候几乎没想过自己的安全问题,有了家庭,我也时常问自己,干这行是为什么?”贺丽远说,一方面,拆弹工作需要“孤胆英雄”般的勇气和坚定,另一方面,这个“孤胆英雄”也需要被理解和支持。 

  贺丽远庆幸自己有一个包容和关爱的家庭。

  贺丽远的妻子苏玫,在怒江州机关工作,平日里工作繁忙,而丈夫总是“出差”,她主动承担了照顾两家老人的责任。多年来,辛劳付出、无怨无悔。由于贺丽远“瞒”得严,苏玫也不清楚丈夫的具体工作,但实际上苏玫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贺丽远。

  每次贺丽远外出执行任务,苏玫总是会耐心地叮嘱丈夫:“保重身体,注意安全。”

  2017年,贺丽远的母亲不小心摔伤了腿,苏玫连夜将她送往昆明治疗。由于母亲心脏不好,不具备手术条件,只能选择保守治疗。当时,贺丽远正在执行任务。在母亲长时间卧床的情况下,苏玫悉心照顾她,直到贺丽远平安回来。

  “执行任务千万要小心。” “放心,我没事,一切安全。”因为分隔两地,夫妻俩每天只能通过电话了解对方的情况。贺丽远回忆,多年来,自己因为工作很少回家,妻子总是抽空乘坐往返需要10个小时的客车来看自己,一直在他身后默默支持着他。

  携手从警路,无悔从警心,选择警察伴侣,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幸福。贺丽远和苏玫就是这样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在彼此的勉励中前行。贺丽远挺膺在前守护着人民与国家,而苏玫一直默默在背后支持、守护着贺丽远。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贺丽远又再一次逆行出发,而妻子的目光将永远注视着他回家的方向。

  记者母昌买 王子仪报道

本版文章

云南精神文明“五大创建”获历史最好成绩

2025-05-24

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茨通电话

2025-05-24

习近平向罗马尼亚当选总统达恩致贺电

2025-05-24

滇中新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05-24

第三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闭幕

2025-05-24

2025年云南省新高考38.24万人报名

2025-05-24

目录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要闻
  • 第A04版:天下
版面
第A01版:封面
  • 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茨通电话
  • 习近平向罗马尼亚当选总统达恩致贺电
  •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 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让群众生活更加舒心美好
  • 中老铁路货物运输量突破6000万吨
  • 2025年云南省新高考38.24万人报名
第A02版:要闻
  • 云南精神文明“五大创建”获历史最好成绩
  • “孤勇者”身后的守护
  • 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茨通电话
  • 习近平向罗马尼亚当选总统达恩致贺电
  • 滇中新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 第三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闭幕
  • 2025年云南省新高考38.24万人报名
第A03版:要闻
  • 3个项目成功晋级总决赛
  • 云南省举办系列活动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
  • 滇中新区启动 新质生产力创业孵化大赛
  • 警示教育必须成为“一把手”的政治必修课
  •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昆明市分课堂第六讲开讲
  • 萌娃沉浸式体验强军梦
  • 五华区护国街道磨憨园区协同招商政策宣讲会举行
  • 昆明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在寻甸县举行
  • 西山区永宁里社区“三上门”服务暖民心
  • 官渡区黄家庄社区打造智能服务体系
第A04版:天下
  • 我国将推广应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 9万多座中国大坝创多个第一
  • 新科技 新体验
  • 哈佛近7000名留学生怎么办?
  • 4月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9.04万亿元人民币
  • 全国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带动销售突破5000万件
  • 医保即时结算已覆盖77%统筹地区
  • 我国劳动能力鉴定办法出台
  • 南非约300名矿工被困井下人员暂时安全
  • 英国正式将查戈斯群岛主权移交毛里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