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经济 一路生花
昆明日报 | 第A02版:要闻 2025-06-29

  百花成朵,团圃如毯。时下正值绣球花盛开季节,在安宁市八街街道鲜切花种植基地,一团团、一簇簇乳白和翠绿的绣球花竞相绽放。

  除了绣球花,玫瑰花已从上月陆续上市。作为昆明市玫瑰种植面积最大的辖区,八街街道玫瑰种植面积已近6000亩,从最初的4亩,发展到如今的亿元产业,每一片花瓣,都在艰苦与精心的耕耘中成功蝶变,被赋予价值。

  近年来,八街街道以花为媒,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鲜花产业发展之路,让一朵朵鲜切花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强大引擎。

  鲜花饼入选国字号 玫瑰成亿元产业

  每年“五一”前后,八街玫瑰繁茂。这一株株红配绿,在田野间绽放时,就注定了以后的旅程。或剪根插瓶,作观赏装饰之用;或去叶留花,加调味剂入饼作馅;或碾碎加冰,成为夏日一杯清凉特调;或精心提炼,成为美妆产品里的稀有材料。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公示了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第一批),昆明鲜花饼上榜。

  1980年,八街街道玫瑰种植仅有4亩。2005年高桥食用玫瑰协会成立,拉开食用玫瑰规模化种植序幕,推动食用玫瑰的种植模式从零星分散走向规模化种植。

  2014年,八街街道抓住机遇,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的创新模式,让科技红利惠及整个产业链。

  安宁宏润食用玫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是八街玫瑰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加工转型的生动缩影。合作社负责人李云珍介绍,合作社探索出的“固定期货价+最低保护价+随行就市价”三价联动订单模式,既稳定市场供需,又为花农提供坚实的收益保障。

  在智能化生产线的加持下,八街玫瑰产业实现了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商品的跨越式发展。在产品开发上,以玫瑰鲜花为原料,开发出玫瑰馅料、冻干鲜花、玫瑰露饮品、玫瑰精油、鲜花饼等71种玫瑰衍生产品,构建起“从田间到舌尖、从花田到妆台”的全产业链体系,让单一鲜花升级为“高附加值明星产品”。

  科技加持 绣球花永不凋零

  八街街道枧槽营村种植基地内,花农穿梭于一米多高的绣球花海中,忙着进行花期管护。

  “这个绣球花品种叫‘安娜贝拉’,主要以鲜切花来销售,部分用于制作永生花。”花农陆涛一边忙碌一边介绍。他今年种植了20亩鲜切花,其中4亩“安娜贝拉”绣球花预计可采收2万余枝,因其具有花冠大、花期长、不易掉落的特点,是制作永生花的上佳原材料。“等花瓣从白色变成绿色时就可以采摘,今年的市场价每枝5元,除去成本,4亩地能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陆涛说,采摘后的鲜切花将直接运到斗南花卉市场进行交易,或送往永生花生产企业进行深加工。

  距鲜切花种植基地不远的昆明紫色青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花卉保鲜技术及产品研发、生产设计的企业。走进企业展馆,展柜上,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永生花琳琅满目,绣球花摇身一变成为颜色各异、造型精美、永不凋谢的鲜花。“我们的产品既有几十元的单品,也有高达8000元的工艺精品,常用于礼物赠送、婚庆造景、会所布置等。”总经理助理高旭介绍,这些永生花不仅保持了鲜花的特质,色彩更丰富、保存期更长,其售价是鲜切花的3倍至5倍,年销售额约200万元,主要销往沿海城市。

  为了保证制作永生花的原材料供应稳定,该公司与枧槽营村辖区内的鲜切花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合作,年收购2吨至3吨原材料用于永生花生产,让周边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村民月均收入3000元至4000元。

  鲜花产业带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当生产线上的玫瑰产品走向全国时,八街街道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又为玫瑰找到了新舞台。

  巧打“浪漫经济牌”。把传统村落升级为爱情主题打卡地,修缮一新的月老庙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祈福,绘满爱情誓言的景观墙成为网红背景,联姻部落的玫瑰拱门下,每天都上演着甜蜜故事。通过“基建提升+文化赋能”双轮驱动,让昔日传统花田蜕变为集艺术氛围、生活体验和浪漫空间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每年花期,玫瑰花海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赴这场“芬芳之约”。自2013年首创“八街慢生活·芬芳之旅”以来,游客量每年约20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约300万元。同时,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及绿化处理,建成“花落山涧露营基地”“玫瑰花田农耕文化实训基地”等精品民宿、私房菜馆和学习实践场所。

  依托食用玫瑰产业,八街街道通过“党支部+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积极打造“玫瑰山谷”,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玫瑰产业链和更具带动作用的产业融合体,解锁“一朵花带动一条链,一片景富了一方人”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记者张星宇报道

本版文章

昆明遇见台北:一条街 两岸情

2025-06-29

暑期云南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600万人次

2025-06-29

昆明举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2025-06-29

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培训演练助力营造舒适旅游环境

2025-06-29

煤矿“安全生产月”活动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

2025-06-29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2025-06-29

滇中新区举办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

2025-06-29

昆明市区划地名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

2025-06-29

“新特产”成为昆明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06-29

目录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都市
  • 第A04版:天下
版面
第A01版:封面
  • 前5个月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 “新特产”成为昆明乡村振兴新引擎
  • 昆明推出“昆旅贷”解企业融资难题
  • 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 大型墙绘添彩春城
  • 芬芳经济 一路生花
第A02版:要闻
  • 昆明遇见台北:一条街 两岸情
  • 暑期云南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600万人次
  • 昆明举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 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培训演练助力营造舒适旅游环境
  • 煤矿“安全生产月”活动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
  • 芬芳经济 一路生花
  •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 滇中新区举办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
  • 昆明市区划地名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
  • “新特产”成为昆明乡村振兴新引擎
第A03版:都市
  • 2025年云南省高考成绩分数段公布
  • 云南省2025年优师专项考生须知发布
  • 沪昆多校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 2025年科研助理岗位供需对接活动在昆举行
  • 老街区焕新演绎“慢生活”
  • 昆明“花儿朵朵向太阳”少儿艺术节才艺大赛收官
  • 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走进杨林大学城
  • 宜良县地方志成果首次入藏国家方志馆
  • 晋宁区积极防控食用野生菌中毒
第A04版:天下
  • “创新力”变“生产力”
  • 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舶首航成功
  • 高铁出行新福利“轻装行”服务启动
  • 寸性奇:为国战死,无憾此生
  •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将访问香港
  • 水利部安排部署新一轮强降雨防御工作
  • 贵州榕江县新一轮洪峰过境
  • 去年全球公共债务达102万亿美元
  • 英国5月汽车产量创70多年来新低
  • 新西兰发现1900万年前喜鹊祖先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