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行山巅到长白山麓,从苏北村庄到上海街头……连日来,记者踏访80年前抗日硝烟熏染过的半壁神州,倾听先辈们的抗战故事。
一路行走,长风拂过山野田畴,掠过城市村庄,英雄气息长存在这大地上。
脊梁——抗战烽烟早已隐入历史深处,太行山上的热血故事,始终镌刻在一代代中国人记忆深处
太行山下的清漳河水,缓缓流淌。
左权将军的外孙沙峰站在十字岭上,眺望群峰如柱,脑海里都是母亲左太北在世时向他描绘的太行抗日烽火。“如果没有80多年前的那场十字岭突围战,母亲不会至死还念念不忘这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山头。”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战斗中不幸被日寇炮弹弹片击中头部,壮烈殉国,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朱德含悲题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左权牺牲后第3天,《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何云也在日军“扫荡”中英勇牺牲。
刘伯承沉痛追念:“实在可惜啊!一武一文,两员大将,为国捐躯了!”
距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不远处的清漳河畔,一座高大的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碑座上铭刻着何云等40多位新闻工作者在那场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他们记录历史,也被历史所铭记!
八百里太行,素称“天下之脊”。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在此举起抗日烽火——首战平型关、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千岩万壑间,英雄碧血抛洒,慷慨壮歌回荡。
从此,太行山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象征。
如今车行太行山道,看两侧巨壁崔嵬,势若当年太行军民奋勇抗击日寇的铁壁铜墙,令人不禁追忆英雄传奇,感慨每一座山峰都曾蓄积抵御外侮的磅礴力量。
信念——驰骋白山黑水,以树皮草根为食的“冰雪英雄”,在枪林弹雨中定格成视死如归的不朽群雕
“杨靖宇将军牺牲在一个雪花飘飘的季节。”
前往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的路上,退役军人、吉林省靖宇县车管所所长姜伟华感慨道。姜伟华的外公于乐岐曾是杨靖宇将军部属,在将军带领下奋勇杀敌。
因这层关系,姜伟华对杨靖宇将军殉国的经过耳熟能详——1940年2月22日,一连好几天都没吃上粮食的杨靖宇,孤身一人来到濛江县(今靖宇县)县城西南的三道崴子,在一个地窨里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元宵节。第二天,尾随而至的敌人包围上来,激战中杨靖宇胸部中弹,轰然倒下!热血溅在雪地上,分外鲜红。
东北抗联长期战斗在敌人“腹心地带”,遭受日伪军残酷的军事“讨伐”和严密的经济封锁,最艰苦的时候,抗联战士只能以树皮草根充饥——原靖宇县史志办副主任刘贤提供的一份资料,记录了当时东北抗联的艰难处境。
极度恶劣的斗争环境,并没能动摇东北抗联的坚定信念。面对日军诱降,杨靖宇说:“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
将军英勇殉国后,头颅被敌人残忍地割下示众。18年后,杨靖宇将军的头颅和身躯得以合葬于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
“每年2月23日,我都要去爷爷的殉国地拜谒,重走他生命历程中最后那段风雪路。”杨靖宇之孙马继志当过兵,上过战场,“我能体会到爷爷的坚定信念。”
85载光阴流转,杨靖宇将军的忠魂早已化作白山黑水间的精神火炬。
血性——82位勇士视死如归,一场被称为“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的战斗,浓缩了一支军队的血性
车抵苏北淮安,窗外湖汊纵横,城镇村舍满目青翠,一派安宁祥和景象。今天的人们,依然还记得82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场血战。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82名官兵,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企图围歼我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战斗从拂晓持续至黄昏,全连官兵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最终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
英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被朱德誉为“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战后,当地群众为82位烈士修建了墓碑,并选送82名优秀子弟重新组建了4连,连队被命名为“刘老庄连”。
“大哥和他的战友们一直是我的榜样。”时任4连指导员李云鹏烈士的妹妹李爱云,自1969年插队刘老庄以来,一直义务守护烈士陵园。56年来,李爱云青丝变白发,但在她心中,英雄们永远是青春的面庞。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内,82棵青松肃立挺拔,仿佛当年82名顶天立地的铁血战士。
82年前,82位勇士在这个苏北村庄点燃的火种,如今正在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刘老庄连”官兵的胸膛燃烧。
距离刘老庄千里之外,“刘老庄连”宿舍楼前,有一棵被连队命名为“八十二棵松”的小树。那是4年前连队干部专门从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带回连队的。
“我们刘老庄籍战士都是听着82位烈士的故事长大的,都有极强的荣誉感!”两年前从刘老庄入伍来到“刘老庄连”的许苏广,心中有个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炮手,做“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
牺牲——上海四行仓库西墙上的累累弹孔和北京卢沟桥上的深深弹痕,无声诉说着抗日英雄的英勇决绝
上海,苏州河畔。夕阳斜照在四行仓库西墙上,殷红如血。这栋曾经被炮火硝烟洗礼过的仓库建筑,与今天苏州河两岸现代摩天高楼形成强烈反差。88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吸引了全世界目光!
淞沪会战后期,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中国军队88师262旅524团官兵,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牵制日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史料记载,四行仓库守军号称“八百壮士”,实际仅420余人。
88年过去了,四行仓库西墙上斑驳的弹孔和炮火轰击的痕迹,还能让人想起当年的硝烟,听见“八百壮士”的呐喊——“为了中华民族,我们将不惜打到最后一枪一弹!”
“在硝烟弥漫的四行仓库里,谢晋元组织大家在战斗间隙写家书。许多战士都是生平第一次写家书,没想到写的第一封家书竟是遗书!”提及此事,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馆长马幼炯泪湿眼眶。
北京西单附近,一条以抗日名将佟麟阁命名的道路,掩映于一片绿树丛中。佟麟阁路最北端,毗邻长安街。一座怀表雕塑肃立于此,怀表上的时间,停留在佟麟阁将军为国捐躯的时刻。
七七事变爆发后,29军将士在卢沟桥畔奋起还击日寇,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大幕。7月28日,佟麟阁、赵登禹在这座城市指挥官兵死战敌人,双双殉国。
抗战胜利后,北京城区有三条街道分别被命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
英雄永生,活在人民和历史的永恒记忆中!新华社
本版文章
“减法”破壁垒 “加法”增活力
2025-07-07
前5个月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显著
2025-07-07
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移动端App上线
2025-07-07
公安部:中缅泰将全面清剿电诈园区
2025-07-07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成立“美国党”
2025-07-07
韩国特检组提请法院对尹锡悦签发逮捕令
2025-07-07
美国得州洪水死亡人数升至49人
2025-07-07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图志
- 第A04版:天下
- 第A05版:开发区周刊
- 第A06版:开发区·资讯
- 第A07版:开发区·焦点
- 第A08版:开发区·图志

- 习近平向美国马里兰州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师生回复口信
-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 磨憨药材进口边境口岸进口药材逾2000吨
- 全民阅读讲述昆明美
- 云南省首票进口缅甸鲜食菠萝顺利通关
- 在昆明 青春洋溢的考后经济正升温
- 滇中新区领导率队赴北京和沧州招商引资
- 昆明两地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 禄劝:清风助力“农文体旅”融合发展 奏响乡村振兴富民曲
- 第二届全国蹴球锦标赛在昆明开幕
- 马林斯基交响乐团10月18日登陆昆明
- 教育部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师资培训在昆开班
- 西南地区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成立
- 昆明长虫山“宠粉摆渡专线”开通
- 磨憨药材进口边境口岸进口药材逾2000吨
- 花瀑倾城
- “减法”破壁垒 “加法”增活力
- 无限山河热血中
- 前5个月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显著
- 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移动端App上线
- 公安部:中缅泰将全面清剿电诈园区
-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成立“美国党”
- 韩国特检组提请法院对尹锡悦签发逮捕令
- 美国得州洪水死亡人数升至49人
- 园区聚合创新 提质发展
- 沪滇双向赋能协同创新
- 昆台共绘融合发展新图景
- 打造高效便捷暖心政务服务体系
- 安宁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启动运行
- 滇产高端铝合金焊材首次直销欧洲
- 高新区表彰优秀建筑业企业
- 阳宗海风景区凝聚志愿力量守护碧水清波
- 昆明综保区公开选取两栋仓库运营管理合作方
- 云天化450项目110千伏供电线路工程获批复
- 招商热线
- 昆明生物医药规模产值约占全省六成
- “店小二”牵手“电小二”入企精准纾困
- 法学生跨界快递业 助力“云品出滇”
- 省投资促进局与阿联酋企业共促物流等领域合作
- 高新区筑牢生物医药特种设备安全防线
- 滇池度假区开展人为干扰生态环境巡查
- 阳宗海风景区推动企业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 云菌飘香引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