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真性情
——记五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吴云峰
昆明日报 | 第A06版:昆明政法 2025-07-10

  吴云峰在工作中。   五华检察院供图

  2021年夏天,一桩看似不起眼的盗窃案交到吴云峰手中。

  嫌疑人是个进城带孙子的农村老人,因喜爱几盆多肉植物,一时起意“顺”回家种植。案值不高、无破坏性手段、事后归还被害人——这是典型的小案。可吴云峰没有简单程序化处理,而是实地走访、慎重研判、精准领悟法治精神,最终依法作出不批捕决定。

  就是这样一个决定,让这桩看似微不足道的案件,在2024年5月14日入选最高检发布的第五十二批指导性案例。

  “所谓小案,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大事。”在吴云峰看来,小案里藏着民生冷暖。14年来,吴云峰始终坚守这一信念,从反贪办案新兵到捕诉业务骨干,再到五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她用行动诠释着基层检察工作的使命担当。

  在繁杂工作中锤炼责任担当

  2011年入职检察院时,吴云峰被安排到反贪局工作。在这里,她面对的是庞杂的谈话笔录、细致的线索排查、复杂的账目比对。

  面对陌生的工作领域,她扎实钻研,从笔录制作到讯问谈话,从线索分析到报告撰写,她白天跟着前辈办案,晚上独自在办公室琢磨卷宗、撰写报告。靠着这股韧劲,吴云峰渐渐成了反贪局里公认的办案能手。

  2016年,吴云峰转岗调入捕诉部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公诉梦”。当真正站上公诉席时,她终于体会到“以国家名义”背后的分量。

  “法庭上,我不仅代表着公诉人的个人能力,更代表着国家法律的庄严与公正。”于是,吴云峰重新研读法条、钻研案例、锤炼技巧。无论案件大小,她都坚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的标准。

  2023年,吴云峰在办理一起毒品犯罪案件时,犯罪嫌疑人陈某拒不认罪且多次辩解出现前后矛盾,此前3次涉毒均因证据不足未被处理。

  “毒品从哪里来的?犯罪嫌疑人的习惯是什么?是否每个环节都无遗漏?”在审查逮捕阶段,面对“零口供”、缺少实证的困境,吴云峰时常这样问自己。

  最终,吴云峰从近400页微信转账记录中察觉疑点,发现了其中与毒品价格和购毒数量相符的可疑转账。于是,她要求公安机关调取相关证言并辨认转账记录,查证后作出逮捕决定。

  吴云峰从细微之处着手,严谨引导取证侦查,全力突破“零口供”毒品犯罪嫌疑人,将提请逮捕时认定的1起犯罪事实增加到提起公诉时的37起,追诉漏犯1人,最终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2024年12月,该案成功入选最高检“高质效办理毒品犯罪案件 推进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十大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吴云峰累计办理1700余件刑事案件,实现“零错诉、零漏诉、零漏罪”,有罪判决率保持100%。

  在基层解纷纾困中以情动人

  吴云峰经手的案件里,最多的不是大案要案,而是生活里那些“小事”。

  “基层检察院面对的案件,80%是我们划分的‘小案’,可对当事人来说,每一件都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大事。”吴云峰说,检察工作既是打击犯罪的利剑,也是化解矛盾的桥梁。

  在吴云峰看来,每一起冲突背后都有复杂的人性与情感,每一次矛盾的化解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在一起“路怒症”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中,嫌疑人驾车与一名骑摩托车男子发生纠纷,继而上升到肢体冲突,导致对方轻伤一级。被害人因伤在家休养导致生活困难,还因后续治疗费用高昂,情绪激烈拒绝调解。嫌疑人则患上严重抑郁症。

  面对这样一个案件,吴云峰没有简单起诉了结,而是一次次约谈双方,倾听他们的委屈,耐心讲法析理,引导双方打开心结、化解矛盾,最终达成赔偿协议。

  一起因邻里琐事长期积怨引发的伤害案,表面看是一次冲动后的动手,实则是因多年误解和猜忌引发的冲突。吴云峰通过耐心讯问,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长谈数小时,安抚情绪、厘清误会,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组织调解,并主动联系五华区司法局委派人民调解员,引导嫌疑人正视责任,解开双方心结,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在制度建设中积蓄治理动能

  吴云峰的用心,不仅体现在一桩桩案件里,也写在一项项制度创新探索中。履新副检察长后,她主动进入机制建设最复杂的第一线。

  面对醉驾案件高发、积压难解的现状,吴云峰牵头联合公安、法院,推动建立“醉驾案件一站式办理中心”。流程再造、环节衔接,从“快侦”到“快诉”“快审”“快执”,环环相扣、无缝对接,不仅减少了当事人的奔波诉累,也让司法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

  邻里纠纷、家庭小案层出不穷,吴云峰推动成立“和润刑事案件办理工作室”,把调解室变成有人情味的“谈心室”。在这里,70余起纠纷在一次次耐心倾听、细致说理中得以化解。

  吴云峰还始终把企业的健康发展放在心上。2022年,她在办案中推动落实“五华区检察院优化营商环境12条意见”,强调“涉企案件要依法稳妥办理,但不宜扩大连带”。

  因工作成绩突出,吴云峰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二等功,获评“2023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昆明市“最美政法干警”、云南省检察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记者唐丽 通讯员张庆圆报道

本版文章

从“多头跑”到“一站解”

2025-07-10

媒体采访团实地探访法治公安建设成果

2025-07-10

盘龙检察院召开“刑事+行政”联合听证会

2025-07-10

官渡检察院组织开展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观摩活动

2025-07-10

安宁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回访司法救助对象

2025-07-10

富民召开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提升工作会

2025-07-10

目录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视点
  • 第A04版:经济
  • 第A05版:都市
  • 第A06版:昆明政法
  • 第A07版:公益广告
  • 第A08版:天下
版面
第A01版:封面
  • 习近平同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就中玻建交40周年互致贺电
  • “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有序向前推进”
  • 昆明“揭榜招贤”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让统计更好地服务昆明高质量发展
  • 暑期“淘花”乐
  • 2025年度“春城惠民保”上线
第A02版:要闻
  • 昆明多举措筑牢防汛安全网
  • 构建“三维联动”监督机制 护航旅游市场规范有序
  • 昆明“揭榜招贤”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昆明市主城2025年6月城市公共供水水质通告
  • 习近平同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就中玻建交40周年互致贺电
  • “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有序向前推进”
  • 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施工8标隧洞全线贯通
第A03版:视点
  • 从“风光配角”到剧情C位
  • 全力打响“光影昆明”品牌
第A04版:经济
  • 云南6条路径推动绿电直连
  • 云南发布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10条措施
  • 昆明完成12381个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
  • 市交通运输局多举措助力水路交通运输增效能
  • 简讯
第A05版:都市
  • 2025石林火把节7月17日至23日举行
  • 华侨城云南公司邀游客“旅游狂欢”
  • 展现新时代青少年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 打造家门口的“书适圈”
  • 云南公开征集骗取套取社保基金问题线索
  • 全省首家基层社会治理实验室在金马街道挂牌
  • 宜良县检察院举办专题廉政党课
  • 禄劝县总工会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五华区三合营社区暑期作业辅导班开班
  • 寻甸县塘子街道满园桃香引客来
第A06版:昆明政法
  • 从“多头跑”到“一站解”
  • 于细微处见真性情
  • 媒体采访团实地探访法治公安建设成果
  • 盘龙检察院召开“刑事+行政”联合听证会
  • 官渡检察院组织开展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观摩活动
  • 安宁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回访司法救助对象
  • 富民召开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提升工作会
第A07版:公益广告
  • 公益广告
第A08版:天下
  • 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 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
  • 问题反映窗口上线 推动车企践行账期承诺
  • 在世界高铁大会看中国列车“领跑”
  • 我国6月份CPI同比上涨0.1%
  • 2025年“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启动
  • 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已受控再入大气层
  • 五部门联合清理整顿非法网络招聘
  • 特朗普表示将上调铜关税至50%
  • 以色列外长称愿通过谈判实现加沙永久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