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少先队活动。 棕树营小学供图
开学第一天,学校萌宠迎接同学。 记者杨官荣摄
学校将棕树的绿色生机、蓬勃向上融入办学理念。记者杨官荣摄
棕树营小学迎新仪式。 记者杨官荣摄
当文明成为基因,教育便能真正凝聚向善向上的力量。作为全国文明校园的西山区棕树营小学以“创文”为依托,通过架构起目标明确、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育人体系,逐步形成红色教育、绿色清廉的“两色”铸魂和树理想信念、树师德师风、树文明新风的“三树”育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
文明润校园
静 待 花 开
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里说脏话被“请”到了校长办公室。“为什么德智体美劳,我们要把德放在首位?”校长胡维群没有疾言厉色地斥责,而是耐心引导。8分钟心平气和地交谈,让这名学生在没有心理抵触的情况下,深刻认识到错误并真诚地保证不再说脏话。
有一次,胡维群正在给二年级(2)班的孩子上课,坐在第一排的小德荣(化名)突然钻到课桌下玩耍。见此情景,胡维群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问大家:“我们要爱护环境卫生,小德荣弄在地上的碎纸屑怎么办?”“把碎纸屑捡起来。”听到同学们的齐声回答,小德荣蹲下身子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垃圾桶,并回到座位上坐好。胡维群还表扬他是个好学生。
刚进入棕树营小学,何润珩带着胆怯与羞涩,在陌生环境里沉默寡言。但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逐渐开朗自信——他现在会主动帮同学打饭菜、收拾餐具,同学生病他毫不犹豫热心帮助。
棕树营小学建校于1993年,现有27个教学班,1291名学生。在这里,文明不仅仅是标语,更是举手投足的修养。
自1998年踏入棕树营小学,陈纪宏从普通教师到教导主任,见证并参与了学校从区级文明单位迈向全国文明校园的历程。她感慨,创建文明校园就像精心养育一个孩子,过程虽艰辛,但更多的是收获幸福与快乐。
陈纪宏深知,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明的践行者与引领者。她时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课堂上,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和品德修养;课堂外,她关心学生的生活点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棕树营小学的所有教师,都在用坚守与付出,为孩子们点亮文明的灯塔,引领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向着光明与美好不断前行。
在棕树营小学的校园里,“创文”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润物无声的变革。当学校将“创文”融入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从规范课堂秩序到校园文化浸润,从师生言行示范到社会实践延伸——“创文”渐渐从外在要求内化为一种自觉追求,有力推动学校品牌效应提升。
桃李竞芬芳
花 香 满 园
文明如春风化雨,品牌似花开有声。
多年来,棕树营小学在“双减”背景下,依托校名特色,深度挖掘棕树文化内涵,将棕树的绿色生机、蓬勃向上融入办学理念,通过抓好红色校园、书香校园和家校共育、棕树奖章、名师培养等“微小工程”,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在家校共育方面,学校每月举办一次家长微论坛,邀请优秀家长代表进行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内容涵盖亲子沟通技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受欢迎。
学校坚持党建与教学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让学校党建工作成为省市区的品牌,连续12年获得西山区教育教学综合考核一等奖。特别是学校构建了以校名为特色的“棕树奖章”评比体系,对学生和班级进行评价,树立一批棕小好少年和良师,以他们的事迹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学校实施“名师工程”,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以西山区校长、班主任、语文3个工作室为引领,让学校拥有的省市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占比达70%。
棕树营小学确立了“为每个孩子的持续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目标和“立德善教,乐学善行”的校训,形成“团结奋发,创新奉献”的校风,“为人师表,爱生敬业”的教风,“热情、真诚、务实、有效”的工作作风和“乐学、勤学、主动学”的学风,先后编写了校歌,设计了校徽和校园吉祥物。
同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文明校园创建为依托,以文化涵养师生品格,棕树营小学常态化建设学校文化品牌,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文明创建模式。
早在2020年9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为题,对棕树营小学鼓励学生少量多次取餐的做法进行报道,让全国广大观众了解了该校“节约粮食 光盘行动”。时隔多年,这里的孩子们仍保持按需添饭菜的习惯,吃完饭后都会把饭碗和小勺送到餐厨垃圾回收站。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积淀,棕树营小学通过抓好红色校园、书香校园建设两个基本点,落实“四有”好教师、先锋好少年、身边好学校三个目标,加强校纪校风、师德师风、学纪学风、家训家风四风建设,强化数字党建、质量领先、榜样引领、品格塑造、活动凝聚五个抓手,形成“红色校园培养师生精神”“名师工程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棕树奖章评比规范学生行为”“科技教育助推学校跨越式发展”“安全教育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等鲜明的办学特色,让“培红色沃土,育长青棕树”理念深入师生心中。
文明之花在校园绽放,芬芳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胡维群表示:“在创建路上师生携手,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学生们在文明礼仪中涵养品格,学会自律;教师们将文明理念融入教学,让育人工作绽放新光彩;文明创建与教学质量相得益彰,如同并蒂莲花,既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又夯实了立德树人根基。”
“两色”“三树”创品牌,文明花开别样红。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长足发展和进步,除荣获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外,棕树营小学还先后被授予教育部歌舞剧试点学校、云岭先锋红旗示范党支部、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校等100多项荣誉称号。师生获奖千余人次,学校涌现出1名“昆明好人”、2名西山区“新时代好少年”和1名“拾金不昧”好少年。“棕小经验”被国家级、省级、市级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红色铸魂,棕树向上;三树育人,花香满园。学生因文明而自律,教师因文明而精进,家校因文明而携手。在棕树营小学,文明已成为每个孩子举手投足间的光,照亮他们持续发展和幸福成长的路。
记者杨官荣 丁武超报道 美编赵云萍制图
随评
以文明厚度测量教育高度
本报评论员
文明,让校园更具精神气质;校园,因文明更加和谐美丽。棕树营小学荣膺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是对学校立德树人的最高褒奖,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声誉的高度认可。
这份“国字号”荣誉凭什么落在一所普通小学身上?全国文明校园是如何炼成的?有什么成功密码?
走进这所小学,答案在优美的环境和书香氤氲中、在无声的空间与细节中逐渐浮现。漫步校园,一墙一廊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文化的理念,勾勒出文明的风景,浸润着每一名学生的心田。
用文明的力量塑造校园风貌,空间图鉴与绿树交相辉映,琅琅书声与鸟语和谐共鸣,环境的教化超越了苍白的说教。文明,正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成为师生最美的“名片”和孩子们成长中最温暖的底色。
筑文明之摇篮、育文明之幼苗。棕树营小学的文明密码,藏于不说脏话、捡起纸屑、帮忙打饭菜这些可量化、可持续的行动清单中。这些细微实践印证了文明教育的真章:文明教育不止于课堂,而是浸润在每一个德育场景、具象的育人实践中。
在这里,文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师生们举手投足间的自然流露,是心怀善意的瞬间举动,是随处可见的规则与温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文明最生动的教材,是润物无声的“心灵之旅”。师生们用实际行动和无须提醒的自觉,诠释着文明的内涵,堆叠起文明的厚度。
润物无声,风尚自成。将抽象的文明理念锻造成可触可感的成长生态,希望的幼苗在知行合一中拔节生长。将文明创建融入“五育”实践,点亮孩子们的成长心灯,文明正以一种无声的力量,在这块教育沃土上描绘出一幅“环境浸润、以文育人、实践铸魂”的生动画卷。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文明是教育的根基。”如果说文化浸润为文明校园建设提供了精神内核,那么“两色”“三树”的创新实践则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文明,是棕树营小学最醒目的精神印记。书写“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鲜活注脚,坚持把建设文明校园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以机制创新实现家校协同、全域联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明创建之路,打造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文明校园建设样板。
春风化雨,美丽绽放。让校园成为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让文明之花愈开愈艳、满园馨香,棕树营小学正用温暖的笔触,书写培育时代新人的新诗行。棕树营小学的实践创新意义启示:文明以教育为原点,让教育回归文明的本质,必将成就一座城市的温度与高度。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要闻
- 第A04版:视点
- 第A05版:经济
- 第A06版:都市
- 第A07版:昆明文旅
- 第A08版:天下

-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
- 昆明市与迪庆州友好合作座谈会召开
- 动能转换:拓宽联通世界的“开放之门”
- 今年上半年昆明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 滇池“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 云南省属国企交出亮丽答卷
- 中老铁路创单日发运国产新能源汽车最高纪录
- 人大街道工委拟可建立街道居民议事等工作机制
- 动能转换:拓宽联通世界的“开放之门”
- 第七届昆明市品牌故事征集活动启动
-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
- 今年上半年昆明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 滇池“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 云南玉昆挺进足协杯四强
- 云南青少年在全国读书活动中获佳绩
- 云南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邀请赛在昆开赛
- 第一届世界语言教育国际会议在昆举行
- 让世界听见春城之音
- 西山区大学生“返家乡”实践活动启动
- 官渡区举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招商推介会
- 官渡区举办诵读大赛亲子同悦书香
- 东川区发布人才安居计划
- 棕树向上 文明生根
- 上半年全省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9.7%
- 全市建成投产集中式新能源发电项目212个
- 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
- 释放数据价值 “资源”变“资产”
- 简讯
- 新职业催生的新证书“含金量”几何?
- 云南发现4种蝙蝠新物种
- 云南发现5种中国新记录鱼类
- 石林长湖镇:红白理事会破陋习
- 模范夫妻以爱筑家 小家和睦惠及大家
- 莲华街道“七员”联动整治 “堵心路”变“通心路”
- 2025年县街雁塔红梨节启动
- “村庄里的美术馆”走进石林糯黑村
- 嵩明以纪法融合提升监督执纪实效
- 五华区景文社区“医社”联合开诊
- 公 示
- 慢享云南百花齐放
- 火的七月
- 七彩云南欢乐世界“火”了一把
- 昆明世博园火把“燃”盛夏
- 石林风景名胜区“火”力全开
- “游云南 交好运”
- 云南旅游行业开展“诚信旅游我带头”活动
- 云南文旅发布汛期、暑期出游温馨提示
- 暑期亲子酒店预订量猛涨80%
- 云南青少年射击锦标赛(飞碟项目)在昆举行
- 《农村公路条例》公布
-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 17个新职业正式发布
- 我国首架“适航三证”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交付
- 净增持101亿美元 外资持续加码人民币资产
- 科创板开市6周年总市值超7万亿元
- 我国又一亿吨级油田投产
- 第155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启动
- 美国第三次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特朗普政府公开马丁·路德·金遇刺案档案
- 以色列拒绝接受多国联署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