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编范敏/制图
无论在山水间,还是在巷子里、旧厂房中,昆明的红壤,总能让“灵感”长出翅膀。
近期,昆明871文创园主题活动“2025影像艺术季·跨界基因重组计划”火了。这场由昆明旅居艺术创作者策展,以昆明老工业区为背景创作的影像艺术展,打开了新的昆明城市人文视角,给艺术者以解读昆明、融入昆明的路径,给观赏者以极大的视觉冲击与体悟。
这是一场旅人与昆明的双向光合。在昆明的地表之下,盘根错节的水系与红壤,滋养着五湖四海的创作者,他们扎进高原的土壤,在这片精神的原乡,灵魂共创。
跨界看昆明
11年前,吴宝芳离开故乡北京,挎着相机来到昆明。旅居昆明11年,这个曾拍尽北京胡同光影的胶片骑士,终于让相机吃透了红壤的显影配方。“温润、包容与烈性交织。”吴宝芳镜头中的昆明,格外耐人寻味。
吴宝芳是本次艺术展的策展人。对于策展的初衷,他将其浓缩为“跨界”,一方面是创作对象的跨界,即跨过世人皆知的昆明自然之美,去发现、表现昆明的多元之美,不为人熟知的一面;另一方面是艺术表现形式的跨界,从字画、胶片到刺绣、装置艺术,再到AI等,以不同的形式与昆明互动。
艺术创作中,吴宝芳将镜头对准871文化创意工场的重要一隅,即园中存留的原昆明重机厂车间遗迹。“它们从一个侧面,述说着昆明的过往、现在和未来。”很多人说吴宝芳怀旧,但他并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昆明重机厂完成使命退出舞台,变身为昆明具有艺术氛围的文化创意园,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创造和新生。“这样的新生极大激发了我跨界创作的欲望,以展现这种生命力。”吴宝芳说。
吴宝芳的镜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记录。他将胶片对光影的敏感,与红壤赋予的“烈性”显影配方结合。在他的作品中,车间不再是静止的物象,锈迹被光影雕琢成时间的纹路,空旷的厂房通道在特定角度下,仿佛通往城市记忆的幽深隧道。他巧妙地融入装置元素、利用AI生成影像进行叠加或解构,让历史与现实、实体与虚拟在同一画面中交织对话。一幅看似描绘老车床的作品,细看之下,其表面可能流淌着由AI生成的、象征数据洪流的动态光影,隐喻着工业遗产在数字时代新的可能。这种视觉上的“跨界”叙事,极大拓展了观赏维度,引导人们思考城市肌理在时间维度上的复杂与未来。
与其他旅居昆明的创作者不同,白公子是高原红土养大的云南人。他眼中最能代表生命的符号是家乡的绿色,在他心中,“生命的绿色”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是流淌在血液里对家乡生命力最本质的认知。他的装置艺术,无论是花还是藤蔓,都饱含着一种从红壤深处生长出来的自信与野性。这是本土生命力在新时代语境下的自然迸发与艺术转译,为旅居艺术家的视角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根性”参照。“家乡给予我生命的理解,如藤蔓般坚韧,如野花般绚烂。”白公子说。
艺术展上,白公子的作品《重生》,点燃了观赏者对“生命力”的敬畏与感动。当深绿藤蔓穿破厂房斑驳的墙缝肆意伸向天空,观赏者仿佛听到了生命的呐喊。
脉搏共振
昆明的魅力,从来不止于四季不败的鲜花与慵懒的阳光。它更深邃的引力,藏匿于那赭红色的土壤之下——一种名为“包容”的原始生命力,一种允许异质文化生根、碰撞,最终开出奇异之花的包容。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旅居于此,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画笔、镜头或刻刀,更是一颗颗渴望与大地、与历史、与城市隐秘脉搏共振的灵魂。
5年前,从国家民族画院退休的艺术家陈根,转身钻进了云南的山水。当观赏者惊叹于他在10米摄影长卷上洒金点睛,为昆明的历史记忆留下鎏金一笔时,陈根诚恳又略带幽默地回应:“昆明的墨锭含红壤铁离子9.7%,为市售墨锭的47倍。直接从大地的血管里蘸墨,自然呈现独特的‘金属胎记’。”
走遍云南、走遍昆明,陈根有个愿望,云南拥有大量古建筑,极具艺术价值,如果有机会,他希望能够运用自己的技艺,参与保护修缮。“这5年,昆明给了我自然怡人的生活环境,蓬勃的创作灵感。”陈根说。
蓬勃的艺术旅居生态,离不开活跃的艺术家社群和交流平台。除了像871文化创意工场这样的大型综合平台,昆明还散落着众多独立画廊、艺术空间、设计工作室、跨界沙龙和创意市集。这些空间不仅是作品展示的窗口,更是思想碰撞、技艺交流、合作孵化的温床。它们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城市肌理,为旅居艺术家提供归属感、认同感和持续创作的动力,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多元艺术、参与互动的丰富渠道。这种社群网络的繁荣,让艺术得以在昆明这片“红壤”上持续生长、开花结果。
正如云南艺术学院校史馆、民族艺术博物馆馆长,副教授谭尧升所说,昆明的艺术旅居魅力,在于它超越了特定的展览空间,将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开放、流动、充满惊喜的艺术场域。这里,滋养了艺术家个体,他们以“跨界”为刃,剖开城市表象,揭示其多元、复杂、充满韧性与新生的内在肌理;他们用多元视角和媒介诠释昆明,在无形中塑造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使其人文景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与活力。 记者徐晓俊报道
本版文章
云南红壤“显影”之旅
2025-08-15
在灶台与画案间自在游走
2025-08-15
舞蹈与花艺跨界之境
2025-08-15
艺术基因双向重塑
2025-08-15





- 第A01版:封面
- 第A02版:要闻
- 第A03版:要闻
- 第A04版:要闻
- 第A05版:经济
- 第A06版:都市
- 第A07版:教育
- 第A08版:天下
- 第A09版:城市空间
- 第A10版:城市空间
- 第A11版:城市空间
- 第A12版:城市空间

- 我国区域外贸持续向好
- “两山”理念改变中国引领时代
- “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在昆开展
- 雄壮回荡的史诗 跨越时空的致敬
- 刘洪建与上海璞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永姚一行座谈
- 绿美春城 点绿成金
- “两山”理念改变中国引领时代
- 雄壮回荡的史诗 跨越时空的致敬
- 绿美春城 点绿成金
- 安宁温泉小镇:泉涌青山畔 心安康养境
- 宜良冬林苑:石漠荒山变身“七彩花园”
- “绿种子”护滇行动在滇池绿道开启
- 彰美村码头:体验“咖啡+”慢节奏诗意生活
- “绿背心”“蓝背心”守护滇池绿道“高颜值”
- 五华区咖啡培训“酿”就业新机遇
- 五华区:夯实清廉根基 让纪法廉风“吹入寻常百姓家”
- 西山区靶向监督 助推营商环境向“新”提“质”
- 昆明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场活动
- 市纪委监委召开集中实战轮训动员部署会
- 晋宁区召开清廉云南建设推进会
- 官渡区聚焦民用“三表”筑牢民生计量安全防线
- 云南发布10个“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典型案例
- 2025腾冲科学大奖开启提名
- 简讯
- 昆明飞航技术航模科技展览会举行
- 云南多条高速公路建设刷新进度条
- 简讯
- 走!跟着“老吴孃”逛菜市场
- 西南联大旧址成暑期研学热门地
- 盘龙医护跨界脱口秀火爆开麦
- 青春许国 壮志凌云
- 遗失启事
- 昆明市晋宁区自然资源局关于JN2025-02号地块协议出让事前公示
- 斗南花市7月日均人流量突破5万人次
- “舞动云南”业务骨干街舞创作培训班结业
- 宜良县上半年空气优良率达97.24%
- 石林县千亩苹果成熟
- 嵩明精准监督护航特色产业
- “我的学生我来疼”
- 昆明三中学生暑假丽江追“星”
- “踏雲决”霹雳舞公开赛总冠军揭晓
-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派出第五批援老教学团队
- 昆工教师、学生获评云南省“最美”
- 2025年云南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收官
- 石林县政协考察昆一中西山学校集团化办学
- 五华区明德幼儿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云南工商学院入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一项国赛实现零的突破
- 增供给、降成本!金融发力破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 中国队包揽速度个人赛男、女金牌
- 神二十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三次出舱活动
- 前7个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120.5亿件
- 东盟临时观察团视察柬泰边境地区
- 美媒称“普特会”不讨论俄乌领土划分问题
- 公益广告
- 艺术在昆明自由流淌
- 艺术旅居者的精神原乡
- 云南红壤“显影”之旅
- 在灶台与画案间自在游走
- 舞蹈与花艺跨界之境
- 艺术基因双向重塑
- 云南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成效显著
- 云南中行支持退役军人创业
- 恒丰银行金融“活水”助云南咖啡升“咖”
- 广发银行获2025年度“ESG竞争力企业”称号
- “人民币真假辨别”青年志愿活动进社区
- “广发严选”6日募资超50亿元
- 简讯
- 东白沙湖南岸公园建成开放
- 盘龙区两城改项目有新进展
- 呈贡区投资7500万元整治提升3村
- “米轨MAP生活节”启幕
- 昆明一环上新1宗住宅用地
- 昆明开展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培训
- 昆明方言里的“祖语”和“土话”